臣,而是以僧自居,知道他们的尘缘到了尽头了,叹道:昔年你劝我起兵,说了一副对联: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国乱民忧,王不出头谁作主。
『我至今都还记得。
如今我皇位已经做了快二十年,你却要离开了吗?道衍叹道: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日月轮流,转眼已是八十余年,我这副皮囊在人间已是沾染了太多的灰尘。
我知大限已到,过几日恐怕就要离开这红尘世界了,和皇上相识一场,这最后一面,还是要见的。
皇上有什幺话要说,请尽管说吧!和尚微薄之力,能够知道的,会尽力助皇上最后一次的。
朱棣愀然不乐,默然良久,才道:如今天下初定,百姓安居乐业,刚过上好日子,可仍是百业待举,不知少师有何良策,能使万民乐业,国家富强呢?姚广孝心知这些不过是些题外话,微微一笑,仍是认真答道:陛下,贫僧乃化外之人,贪恋红尘若干年,只为天下苍生谋福,蒙陛下言听计从,内心真是感激涕零。
今天又蒙陛下驾临敝寺,不耻下问,贫僧也不能不尽点忠心。
以贫僧愚见,陛下若想使国势昌盛,仍然首要在内修政治,外整军旅,与民休息,保护农桑。
对于元人余孽呢!应予彻底打击,以肃边患。
招抚百姓,安顿流亡,薄徭轻赋,如此何愁民之不富,国之不强呢!不过陛下千万不要操之过急,一切仍是以稳为上。
朱棣道:少师高论,不过眼下北平破旧,社会紊乱,元人余孽入侵,盗贼蜂起,你我君臣苦心经营十多年,奈何北平离京师太远,物质匮乏,人丁不旺,经济仍是不见起色,敌人仍是不断骚扰,这样下去,朝廷多受钳制,不知少师可有良策?道衍深吸了一口气,不慌不忙,一字一顿地说道:迁都!如今开凿运河,北上调集物资已不甚难,迁天下富户去北平正是时候。
三年之内,务农者免粮,经商者免税,缺钱者贷钱,使城市繁荣起来。
第二,还要大量招兵,修复万里长城,修复烽火台和驿站。
第三,要设立特别的衙门,使其专此责,处置此事。
朱棣吸了一口冷气,道:迁都?道衍嗯了一声,朱棣沉默良久,然后霍然站起,道:那幺敢问少师,我们大明的陵地应该选在何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