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繁体版

第947章 三千年来谁著史?(2/5)

权臣对抗的两次重大胜利,也是他们口口相传的骄傲。

    “若世上的事都这么简单,那就好了。“叔孙通叹了口气。

    这一简单世界观的第一条裂痕,却是他在随夫子孔鲋学史书《春秋》时产生的。

    当孔鲋谈及孔子作春秋的原则:“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时,年轻的叔孙通有些发怔。

    “应该写的一定要写上去,该删的一定删掉?”

    “不是说史笔如刀,史笔如刀,丹青已干,不可改么?”

    在通读春秋全篇后,他注意到越来越多的问题。

    “天子实际上是被晋文公逼着去参与盟会的,为何却写成了‘狩于河阳’?”

    当他大胆提出这个问题后,却被夫子狠狠瞅了一眼。

    “孺子,你懂什么?”

    “这是春秋笔法。”

    “是微言大义!”

    孔儒说的还模糊,当叔孙通与一位公羊家的弟子交谈时,他的说法就直白多了。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原来如此!叔孙通恍然大悟。

    孔子还是有节操的,他眼里唯一的尊者,仅有一人,那就是周天子,对一些大诸侯,该骂则骂,可但凡涉及天子,孔夫子下笔总有些扭捏。

    贤者则多一些,诸如周公、管仲等,都是孔子尊崇的对象,故对贤者不利的事,比如周公曾称王的传言,管仲人品的问题,都一笔带过。

    其为天下做出的贡献,胜于道德本身,这就够了。

    至于为亲者讳嘛,孔儒对孔家两代人皆出其妻的事,一直语焉不详。

    “当时礼崩乐坏,王室衰微,诸侯常侵凌周王,此周王之耻,无故受耻,人所不欲,故圣人讳之。然春秋不虚美,不隐恶,独于字词间斟酌以示褒贬,讳中见直……”

    这所谓一字褒贬,大概跟后世的“影射”差不多吧,它是臭老九们的密码,心照不宣的暗号,骂人不吐脏字的能耐,欺负文盲暴发户的本事。

    但这些褒贬暗藏在书中各处,比如“郑伯克段于鄢”,这个克字就大有深意,当年夫子就这个字展开来,给叔孙通他们讲了整整三天……

    “一般人想要看出褒贬,实在太难了。”当时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