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商搜肠刮肚,好不容易才把这番话说囫囵完全。
“吾儿,这话是谁教你说的?”
陶商:“…………”
多没正事的爹,都快火烧眉毛了你还管这话是谁说的,屁/股/上/那/个/口/再大点心都能拉出去。
“爹,我要是说这话是我自己说的,你信不信?”
“当然不信。”陶谦说的斩钉截铁。
亲爹都信不着,真是应该把自己前身的魂魄拉回躯壳里打三百大板让其好好反省一下。
“那爹觉得这话像是谁说的?”
陶谦老神在在地道:“放眼整个徐州,依老夫观之,独有糜竺、赵昱、王朗等寥寥数人有此见识也……”
陶商点了点头,道:“那就是糜竺说的。”
陶谦的脸色有点发黑:“……”
敷衍的确实是有些太明显了,这孩子是当亲爹傻吗?
“逆子,滚出去!”
*******************************
陶商来到这个世界学到的第二个道理——能够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人,一定是比一般人强许多,即使是在后世人嘴里能力中庸的陶谦……那所谓的能力中庸是分跟谁比,跟诸侯比,算中庸,跟老百姓比,还是老百姓比较昏庸。
这样的人,不能随便敷衍,至少不能拿他当白痴忽悠。
通过刚才的对话,陶商知道他说的话虽然稍稍打动了陶谦,但毕竟自己的前身从不过问政事,陶谦信不着他。
看目前陶谦的表现,这次讨伐董卓,他是想采取出工不出力的方式,需得想办法改变一下他这种思想。
同样的话,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去,效果是决计不一样的。
通过刚才的对话,陶谦说了三个人的人名,想必这三个人在陶谦心中的分量和其他人应该不同。
糜竺、赵昱、王朗……看来要劝动陶谦,还需要请这三个人出手。
陶商来到刺史府的后院,立刻有一个身着朴素的红脸胖子上前躬身相迎。
陶商脑中碎片化的记忆使他认得,这是府内的老总管陶洪,跟随陶谦多年。
“大公子,马车已经备好了,今儿是去郊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