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繁体版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节 三个月灭亡大宛(2/6)

赐加起来还要多了。

    利益相关之下,自然续相如等人也就格外关心张越对现在局势的态度了。

    不要以为,只有后世股市才有内幕交易。

    事实上,早在三十年前,已故的御史大夫张汤就和他的商贾朋友田甲一起玩过这种伎俩。

    他们借助提前知晓的国家政策变化,囤积居奇,高买低卖,赚的盘满钵满,好不快活。

    以至于田氏可以靠着当初的积累,富贵至今,迄今依然是长安有数的大商贾!

    而大司农桑弘羊和他的盐铁官署,则是另一个代表。

    垄断着盐铁资源的他们,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赚的钱让无数人眼红,却又无可奈何。

    而河西这边,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经是军商一体。

    出塞的商旅,都会想方设法,挂靠在大将名下。

    更会尽心尽力的打点上上下下,哪怕是边塞的队率、军候,只要有权就能拿到好处。

    故而,出塞的商旅,基本上都可以视作某位汉家大将的商队。

    所以,他们在西域遇到麻烦和问题,汉军才会那么积极的干涉和救援,甚至不惜以战争来解决问题。

    张越对此心知肚明,不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不知道这些事情罢了。

    原因嘛,除了老生常谈的‘水至清则无鱼’外。

    更重要的因素,来自于他本人的私心与野望。

    甚至可以这么说,张越是在有意的放纵和默许了他麾下诸将与官吏参与对西域甚至更远异国的商业活动。

    自古,财帛动人心。

    利益,永远是最好的武器。

    正是在这些利欲熏心的贵族、官僚的贪欲与野心之中,居延、河湟所产的毛料,终于成为了和丝绸一样的出口创汇产品。

    自四月以来,毛料出口数量屡创新高。

    及至如今,每天通过玉门、阳关,流向西域甚至漠北的毛纺制品,已经达到了平均五百多匹的水平。

    而这些毛纺品换回来的,则是黄金、珠玉、牛羊、奴婢。

    仅仅是上个月,毛料贸易就为居延、河湟的工坊创造了价值一千多金的利润。

    一个月,净利润一千多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