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单单是李陵,为什么会是他在战败被俘后短短数月,就宗族被诛?!
李陵自己自然是满腹冤屈,多次对汉使以及苏武等悲戚哀怨,甚至做了许多诗赋,来表达自己想当忠臣,却被命运推到了如今局面的情感与心理。
可惜,李陵忘记了,他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
那浚稽山中,五千江夏亡魂,那些死战不退之士,那些为了他甘冒锋矢,不顾生死的部将们。
成安候、前都尉韩延年,是李陵的生死之交。
兵败之时,韩延年与李陵约定,共赴死难。
结果,韩延年英勇战死,鲜血就在李陵面前流淌。
而李陵却在至交好友的尸体面前,在匈奴单于身前,翻身下马,跪地请降!
再想到,在这之前,李陵所说的那些话,慷慨陈词的那些内容。
李陵自己不觉得羞愧吗?他对得起那些在他的言语下,随他战至最后一息的江夏将士们吗?
还有,李陵自己委屈满满,但浚稽山中被他泄愤而杀的那些军妇们就不委屈了?不冤枉了?
当然,这些其实都是细枝末节。
李陵悲剧的真正缘故,张越其实早就知道了。
性格!
他得罪了几乎所有人!
开罪了几乎全部人!
他在酒泉、武威练兵,和李广利天天打官司,闹到天子面前,不止一次两次了。
每一次,李陵都说‘贰师将军打压臣’‘朝中某些人,嫉妒臣’‘丞相与贰师将军同流合污’。
他总以为,自己有才华,有能力,所以地球应该围着他转。
典型的中二思维。
于是,他落难之日,墙倒众人推!
所有人都过来踩他一脚,除了太史令司马迁等少数人外,朝野上下,一个给他说话、解释的人都没有!
更遇到了公孙敖这样的人,其悲剧命运于是早已笃定。
张越在心中想着这些,已是有定计了。
李陵的性格,倨傲而自大,又脆弱而敏感。
他或许才华横溢,或许军事天赋杰出。
但有这个性格弱点,注定了他将天生为人所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