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忍孰不可忍!’。
当然了,大多数博士们,都只愿意口头支援、同情、支持。
但是……
殿中另一侧,安坐着的勋贵武臣们,却都已经跃跃欲试!
因为,他们闻到了战争的味道,嗅到了武勋的存在。
伐无道,诛暴虐,先王之教也。
讨不臣,平乱贼,先贤之所倡!
月氏翕候,杀王背上,实打实的乱臣贼子!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大汉王师兴义师,讨不臣,平无道,自是顺天应命,浩浩荡荡。
唯一的问题是——什么时候打?由谁打?大家能不能参与其中。
本来,这种需要远征万里的事情,自当年的大宛战争后,汉室上下就已经没有什么动力了。
主要是得到与失去不成正比。
而且,兴师动众,劳师远征,会导致国内怨声载道,天下民怨沸腾。
便是武将们,也轻易不愿意花费数年时间,去打一个远方之国了。
毕竟,这种事情风险太大,打赢了还好,万一遇挫甚至失败,那简直是灰头土脸,丢人丢到家了。
但,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首先,汉军之锐,重新得到了证明。
鹰杨将军麾下鹰扬旅,因疏勒一战,名震天下,四海闻名!
六千打十万,打的十万匈奴人战战兢兢,只能低头认输,全盘接受了汉室的所有条件!
匈奴都是如此不堪一击,其他夷狄又算什么呢?
所以,当前汉军上下,包括长安城里的勋贵子弟们,都是战意浓浓,属于那种闻战而喜,闻和而丧的典型****者。
其次,疏勒战后,汉室上下达成共识,开始在西域之地,重新分封侯国。
不是元鼎之后,那种只有租税和部分土地,没有半分地方权力的阉割版列侯。
而是和战国、汉初一般,实打实的,享有诸侯权力的封国!
封国之中,除了依旧要受汉律、汉法管束之外。
其他官员任免,租税收取,都由封主自决!
封主,甚至准许按照户口建立郡兵武装自卫的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