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之曲容,设司察以纠之。故人怀异心,上下姝务,小人以此陷害君子、忠良之士,元光以来,冤案无算,愿罢诸监御史,则君子用德,地方自治之!
他看了以后觉得很对,就写了个公文给御史大夫衙门。
时任御史大夫是赵周,这位老大人对他素来爱护,没有多问就撤回了他的食邑诸县的监御史。
但刘据并不后悔。
因为这个世道已经崩坏了。
百姓们争相攀比,诸侯列侯,奢靡之风日盛一日,国家穷兵黩武,将军们为了军功,不断的挑起战争。
汉室几乎三年一小征,五年一大征。
在这样的乱世,礼乐崩坏。
若不选用道德之士,君子之吏,重新修复民心,使百姓重回淳朴。
天下岂非要乱套了?
所以,他想了想,道:“那去诏家令来问一问,看看有无此事吧!”
对于家令郑全,他是很信任的。
此人出生名门,其父郑当时天下知名。
自入东宫以来,上下大小事务,都经他手,人人赞誉,都说郑家令是管夷吾一般的大才!
于是,马上就有人奉命去招家令。
大约两刻钟后,太子家令郑全就带着几个幕僚,趋步入殿,走到刘据面前,拜道:“听说家上有事相招,未知是何事?”
“郁夷县发生了旱灾,家令可知?”刘据问道。
“臣已知!也已经行文郁夷有司,令其勤修道德,沐浴焚香,祷告上苍……若其心诚,则天必雨!”郑全毫不犹豫,斩钉截铁的拜道,然后反问:“家上招臣,只是为此事?”
入东宫七八年了,郑全早就摸清楚了这位储君的个性。
他是一个仁厚之主,从来不会追责和斥责下属、臣子、宾客。
没看到数日前,左传诸生,哪怕犯了欺君之罪,也得以给赐盘缠,厚赏遣散吗?
所以,在刘据面前,郑全素来是理直气壮的。
“这样啊……”刘据虽然感觉有些不对劲,但,郑全所说,似乎也没有错啊。
老师们不是说了吗?
灾害、天变,是上苍示警,对人君或者官吏们的行为的惩罚和警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