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繁体版

第六百四十五节 可怕的临淄城(1)(3/5)

需要列什么公式。

    只需要知道一个常识——在西元前的小农经济下,物流成本,高的超乎想象。

    而如今,又没有隋唐大运河,使得临淄可以减少运输成本。

    故而,很显然,临淄城的基本生活消费商品,只可能是就近获得的。

    但问题是,齐郡或者说齐郡周围的胶东、胶西、淄川、琅琊、北海等郡,有这个能力,供给临淄的消耗吗?

    此外,临淄的人民,买得起从这些地方运来的粮食吗?

    对此,张越深表疑问。

    关中粟米,均价百钱一石,临淄的粟米价格,应该不会低于这个数字。

    以百钱一石来计算,一个五口之家,每一个月的基本需求,在六到七石。

    这就是六百钱到七百钱的开销。

    而汉室一个百石官吏,月俸将将六百钱。

    也就是说,起码需要有百石官吏的收入,才可能在临淄生存。

    这可能吗?

    理智告诉张越,这是不可能的。

    至少,小工匠和小商人,是做不到这个收入水平的。

    就听着隽不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接着说道:“而临淄城中居民,除官吏、军人、贵戚、士大夫及其家眷下人奴仆外,余者尽为工匠、织户!”

    “下官曾在临淄城中,住过一个月,所见者,家家户户,织机之声,从早到晚,从不停歇!”

    “妇孺老弱,日日夜夜,织布抽丝,刺绣织缎!”

    “善织者,五六日可织帛一匹……”

    张越听着目光灼灼。

    有关汉代都会经济和生产生活的日常情况,在后世,已经不可考了。

    只能通过汉代时人的诗赋与策书甚至是官府文书来窥见当时的情况。

    而汉代,有一篇诗歌,穿越了千年时光,流传至后世,久经不衰。

    那就是《孔雀东南飞》,这虽然是东汉晚期的乐府诗,但因为相距时代不远,小农经济社会变化不大,所以可以从中窥见汉代农村生活与小农经济下的人民生活缩影。

    而在这首乐府诗中,有大篇幅描述劳动妇女织布抽丝的生活场景。

    所谓‘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