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繁体版

第七百六十七节 刘进的转变(4/6)

躺椅上站起来,面向前方:“孤曾闻……”他扭头看着张越,低声道:“国者,天下之大器,重任也!”

    张越听着,瞪大眼睛,那是荀子的名言!

    而荀子是汉代儒生最不愿意提起的一个人。

    因为荀子不仅仅是儒生中的异类,他的主张,从实践和身体力行出发,这叫习惯了平时伤春秋悲明月,临了一死报君王的儒生哪里肯接受?

    就连公羊学派,也是对荀子颇有微词。

    更因为,荀子代表着儒家曾经的一个黑历史,一个过往的耻辱,一个不愿被提起的伤疤!

    荀子入秦,代表着儒家主动向法家靠拢,向大佬求饶,向强权低头。

    荀子之后,秦博士之中,开始出现儒生。

    秦始皇勒石自颂的那些碑文,封禅泰山的祭文,秦二世的诏书和命令……

    大半都是儒生们草拟的。

    连孔家的人,也给秦始皇和秦二世服务过。

    这些事情,如今是秘而不宣,全天下都以为,儒生是秦政的受害者。

    焚书坑儒的悲惨和悲剧,更是被儒生们渲染的人尽皆知。

    这就让张越很是给儒家点了一个赞。

    这一手颠倒黑白,错乱时空和自我加戏,让张越都目瞪口呆。

    甚至怀疑后世的犹太人乃是从儒家偷师的。

    这种将自己打扮成白莲花的招数,简直是太漂亮了!

    也正是因此,荀子在汉季成为了一个类似禁忌的存在。

    特别是自太宗以来,尽管,当时的儒生基本都是靠荀子遗泽,才能存活和复兴的(现在的儒家主流各派系,都可以追溯到荀子身上,很多古文学派的ppt创业者,都是打着荀子的旗号在活动。)然后,他们也只谈到这里而已,对于荀子的思想和荀子的理论,从来闭口不谈。

    所以,刘进忽然开口,吐出荀子名言,张越才感到震惊。

    因为,这意味着,这位长孙殿下,开始将自己读书的涉猎范围扩大。

    不再局限在谷梁和法家、黄老学派的部分典籍内,反而开始向着那些被人故意遗忘和淡忘的领域进发。

    这可真的是……

    很牛逼了!

    别以为这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