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繁体版

1648 心灵港湾(2/4)

妮意味深长地轻轻点头,“我开始觉得那些记者们可怜了,他们现在还是没有明白自己的对手到底是谁。”

    “谁?”蓝礼眉尾轻轻一扬,眼底流转出了一抹戏谑。

    鲁妮扬起了下巴,轻哼了一声,没有回答,仿佛在说:我才不会上当呢。而后就再次低头,打开了书籍,继续开始翻阅起来。

    蓝礼眼底的笑意就染上了嘴角,没有再多说什么,抬起脚步就朝着浴室走了过去。今天又是吊威亚又是情绪起伏,贴身衣物是湿了干、干了又湿,现在整个身体都感觉越来越发沉,他需要一个热水澡放松放松。

    “造谣学校”,这其实是一个剧本,而不是一本小说,作者是英国著名的社会风俗喜剧作家理查德-谢里丹(Richard-Sheridan),乔治-拜伦(George-Byron)对其非常推崇。

    理查德-谢里丹的家世不算显著却也已经跻身上流,他的父亲是一名专业戏剧演员,同时也是一名作家,在业内颇有名气,这也使得他中学时期能够就读于与伊顿公学并驾齐驱的哈罗公学;但毕业之后,他还是没有往上攀升,进一步进入上流社会,而是重新脚踏实地地回到了戏剧圈子,这也使得他的作品往往能够捕捉到不同阶级之间的敏锐差异。

    对于戏剧圈子里的专业人士来说,理查德-谢里丹是仅次于威廉-莎士比亚的优秀剧作家,其中“造谣学校”就是他的巅峰之作,创造于1777年。

    这个剧本主要讲述了英国上流社会的贵族男女们,因为闲来无事,所以每天造谣生事,专门破坏别人的名誉和家庭,甚至还成立了一所“造谣学校”,故事核心就围绕着两个性格不同的贵族兄弟展开。

    弟弟是一个挥霍成性的浪/荡/子,但宅心仁厚、真性善良;而哥哥则是表面循规蹈矩、满口仁义道德的君子,实则是贪婪伪善的小人。经过几度测试,两兄弟的真实/性情终于展现在人前。整个过程高潮迭起、趣味横生,喜剧效果着实出色。

    通过这起闹剧,理查德-谢里丹展现出了英国上流社会的虚荣、贪婪和虚伪。

    那是遥远的1777年,这也意味着,早在十八世纪末尾,伴随着戏剧和小说的兴起,英国贵族就正在遭遇着持续不断的挑衅,阶级之间的矛盾也衍生出了诸多精彩绝伦的作品;但相同的情况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依旧没有本质的改善。

    参考如此背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