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繁体版

第三百九十五章 當我们在谈论电影时,我们到底再谈论什嚒?(3/5)

了。

    “金马奖也不一定多么公平。”

    杨德倡插声,“如今老一辈电影人和新浪潮电影人竞争激烈。政府和民间争执也非常大。

    所以,阿祖你这次一定要多开几场展映。《一个字头的诞生》是部好电影……”

    “我也同李航导演推荐了这部电影,他老人家对这部电影也非常欣赏,认为这是一部不同于当今华语文艺片的新题材。湾湾乡土情结虽然很重,但这种宿命感的论调,对于我们这批接受了法国新浪潮的电影人意义深远。”

    侯孝苋也开口安慰,话里话外十分推崇吴孝祖的这部戏。

    两人算是电影节上的连襟和担挑。

    他们都是亚太影展力捧的华语电影新人,还是南特三大洲电影节的亚洲区嫡系。两人之间,他整他的赔钱艺术,我搞我的小尤物。生活上互相关心,事业上互相帮助,怎么形容呢……羊左之交这是夸张,但侯孝苋一直认为两者是一样的人……

    吴孝祖嘴角含笑,表情矜持,目路迟疑,装起昨晚入的文艺B,故作为难的道:“获奖这种事情随缘就好,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老人常言,不与君子斗名,不与小人斗利,不与权贵斗势,不与天地斗巧。

    我相信评委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也相信两部电影的质量。尽管《双雄》是一部商业电影,但这部电影中呈现的技巧,以及我对于影片的付出不会少于任何一部文艺电影。”

    “中影在金马奖评委中占了不少分量,见到小野,他不会袖手旁观。”杨德倡笑着道:“小野本人也很欣赏阿祖你的电影。”

    尽管他看不惯中影的工作态度,但是湾湾电影的发展绕不开湾湾中央电影公司。

    中影是果當创办的党营电影公司,在湾湾文化界的影响力非比寻常。

    湾湾大多数知名电影人都受到过中影的资金及相关扶持。

    金马奖在1984年从教育部改为新闻局主办。

    自1971年起,湾湾行政院的新闻局就是湾湾大众传播事业的扛把子,国际以及岛内送上戏讽曰:政府化妆师。哪怕过两年,交由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来负责金马奖,依旧挂靠在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

    中影与新闻局的关系真的是互为遮羞布。

    金马不公论调一直存在,但有一点他很坦荡,他确实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