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毕竟是大明顶尖文人,个个能说会道,辩才了得,又在朝堂混久,手握重权,权谋心计无人能比,比鬼还奸猾。
王承恩即刻被百官的言辞与哭嚎感动。
也觉得皇帝变得过于狠厉,太过暴躁与焦急了。
王承恩小心翼翼,提醒一句:“陛下,内忧外患犹在,眼下正是用人之际……”
周陆摸了摸下巴,没有回应。
王承恩的意思,自己很清楚。
虽干掉李自成,大部分顺军投降,但内忧外患确实依然严重。
内有张献忠造反作乱,大西北灾情蔓延。
外有清军兵临城下,加紧猛攻山海关一带,已连连占领几个重要军事堡寨,大明只能堪堪守住,毫无反攻之力。
而投降顺军与京城守军人数众多,但军粮匮乏。
大战役又严重破坏生产等一些列问题,急需一批大臣帮忙处理。
魏藻德、朱纯臣等察言观色,见皇帝虽说出狠话,但面色缓和,看样子并没动多大的怒意,语气也是用问句。
越是这样,他们越是心惊胆战。
以他们所了解的崇祯皇帝,如果是说气话,声嘶力竭骂几句,说出罪不容诛之类的话,要杀某个官员,而百官一同求情,一般最多革职而已。
崇祯气消,也就过去。
可今天崇祯语气平淡,从容不迫,却给人一种强大气场,金銮殿中仿佛有一股张力,在层层叠加,越积越重,压迫得人无法呼吸。
百官战战兢兢,面面相觑,束手无策。
此时,
站在最前面的朱纯臣,听到王承恩的话。
王承恩的话,提醒了他。
之前百官商定的对策,是时候彻底发力了。
必须反将皇帝一军!
不然这样下去,会让他们失势,无法掣肘皇帝的权力,也无法间接控制大明。
如果百官抱团,口径一致,皇帝不敢对他们怎样,一向如此。
朱纯臣侧回头扫群臣一眼,使了个眼色。
而后,他俯首再次上奏:“陛下,微臣委实冤枉,既然陛下不再信任微臣,恳请陛下撤除微臣官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