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相大人,学生在天树之中得天叶众多,留之无用。想献于人族与景国,准备设立两项天叶膏火。其中今年的景国天叶膏火放五百天叶给五百名景国非世家举人。而另外一部分天叶交与东圣阁,今年放两千片天叶给他国的优秀非世家举人。此事我没有时间亲自处理,还望交由您负责。”
姜河川很快答复。
“你的无私之心值得赞扬,但天叶乃是人族稀缺之物,若是送交圣院可换得军功。你若设立天叶膏火,所得军功不及直接将天叶上交圣院所得两成。但……从长远看,作用巨大。你可要做好取舍。”
“学生心中清楚。”方运回复。
“不过,你把世家子弟排除在外,未免有些不妥。不如分润一些给世家子弟。”
方运没想到姜河川直接反对,虽然言辞不严厉,可让堂堂大儒提出自然非同一般。
方运始终认为学习、思考和改变是成功的基础,大儒之言自然值得自己学习,至于是否值得自己改变,那需要更多的思考。
仅仅思索片刻,方运就回复:“文相大人乃老成之言,我原本的目的虽是减少寒门与世家的差距,但若不分润给世家子弟,那未免有些对不起助我的众圣圣魂,更对不起那些为人族牺牲的世家子弟。不如这样,其中两成用于世家子弟,并保证每个世家每年至少得两片天叶。”
“孺子可教。”姜河川夸赞。
方运甚至愿意给蒙家或宗家等子弟天叶,表面上看似吃亏,可实际却是在挖这两家的墙角。这些世家若拒绝天叶,必然会导致一部分子弟心怀不满,若是接受天叶,那接受天叶之人必然会放弃与方运对立,也会被仇视方运的同族孤立。
而且,接受天叶之人也必然是举人中的天才,这种天才一旦成长起来,甚至可能影响整个世家对方运的态度。
方运又与姜河川商讨了一些天叶膏火细节,才回到书房继续学习。
不过,和以前不同,方运要学习的书籍有了变化,不再是主学儒家经典,而是开始涉猎圣元大6不曾有的其他典籍。
比如明代徐光启所编的《农政全书》,涉及田地、农务、水利、铁器、植树、蚕桑、畜牧和制造等等,主要是农事和工事两大部分,而农事和工事恰恰是殿试中极为重要的科目。
还有涉及军务的《武经总要》和戚继光所作的《纪效新书》,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