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打压,想要将这一份天大的功劳给淡化。
不用问,杨真卿那一系肯定乐得如此,所以必然会支持王神龄的意见,但自己这边,绝对不能就这么妥协。
一来,楚弦立了功,就应该奖赏,不能因为他年纪轻,说什么为他好就故意抹杀这种功劳,这种想法,简直是故意混淆视听,歪曲事实。
二来,楚弦是自己一方的人,崔焕之的门生,那就是自己的门徒,这种时候若是不替楚弦说话,面子上肯定是过不去,而且也会让手下人看不起。
所以萧禹这时候开口了。
“王大人此言有一定道理,不过年纪轻,就未必不能办大事,楚弦的官履,或许有的人不了解,我来简单说一下吧。”说着,萧禹便将楚弦入仕之后的经历一一道出,从巡查司,到定海县,从定海县到洞烛司,从洞烛司到文院编撰,再到城令,主管一地,最后是因病调入京州,进入提刑司。
这份官履,如果是放在一些四品左右的官员身上,实际上并不算有多么了不起,可是如果放到楚弦身上,以他的年纪,以他入仕的年限来看,已经可以很肯定的说,楚弦是一个有资历和积累的官员,甚至远超一些五品的官员,而且楚弦的能力,并不限于查案断凶上,这才是萧禹要说的重点。
“中书大人所言不假,楚弦官履的确是如此。”那边吏部尚书也是出言证实。
萧禹显然还有话。
“当年,圣朝初立,太宗圣祖如何选拔人才,如何选拔官员?那不就是从年轻文人和修士当中选拔的,当初圣朝年轻的官员比比皆是,因而不可因为年纪而限制官员的选拔。除此之外,从楚弦官履可见,楚弦虽擅长查案断凶,但对其他政务也是了若指掌,做的很出彩,甚至,在定海县,他离任时,百姓万人相送,试问,如今还有那些地方官员能做到这一点?所以,还是不应该被一些无关紧要的想法和老旧思想困住手脚,该做事情的时候,就是要放开手脚去做,提拔奖励也是一样,我建议,提升楚弦官品,从正六品,提到正五品,但依旧担任提刑司总推官,毕竟,提刑司的官制,也应该变变了,就像是孔谦,担任推官已有三十年,可他的官位,一样是正六品,这次,借着官制度改革,应该一并将孔谦的品级也提升到正五品。”
显然,萧禹的话分量十足,谁都看得出来,太师吕岩十分看重萧禹,之前仙军卫谁的命令都不听,甚至不理睬杨真卿,但却听从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