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如此。
楚弦这个时候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便是诚恳道:“萧太师,楚弦愿听太师所荐。”
那意思就是说,再让我说,我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虽然还有其他的候选者,但其他人,还比不过王神龄和户部尚书,所以让我认同,不好意思,没法子认同其他人。
这是楚弦的真实想法。
萧禹太师这个时候道:“你要听我所荐之人?好,在我心里,的确有一个人最适合做这个尚书令,所以才会突发奇想,将你召来,想听听你的高见。”
楚弦急忙躬身道:“楚弦洗耳恭听。”
萧禹太师道:“我所中意的这个人选,姓楚,名弦!”
楚弦傻眼了。
他的确没想到,萧禹太师说的那个最中意的人选,居然是自己?
这,的确是让人有些吃惊,所以楚弦一下子还不知道该说什么,愣在那里,而萧禹太师这个时候道:“你说说吧,这个人行不行?做尚书令,他够不够格?”
楚弦现在是打起了一百个精神,萧禹太师这一次是要听自己对自己的判断和期望,这种事情,实际上是最难做的,最难说的。
说好,那是有些自夸,说不好,又会被人说成自谦,反正无论说好还是不好,都不太好,这就是最难的一点。
可楚弦也清楚,萧禹太师不会没事儿干找自己来消遣,既然人家都这么郑重的说出来心中的想法,那自己就应该严肃对待,不应该有任何情绪影响。
既然如此,那便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评测一下自己这个人,有没有资格做尚书令。
所以楚弦将心中的欢喜、犹豫、顾虑等等一切的情绪抛开,就像是自己不是自己,是另外一个人,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评价自己。
“太师既然要我说,那我就实话实说。楚弦这个人,他能力尚有,资历却浅,若登尚书令之位,旁人必然不服,有闲言碎语,而且就以楚弦这个人,若上位必然继续推行变革,而变必动,动得易生乱,若圣朝要的是稳,切不可提拔楚弦。至于学识、胸怀和远见,楚弦之力,不输另外几位大人。”
楚弦说完了,他是尽量的简单直接,以旁观者的视角道出所言,当然任何的评价都不可能‘中立’,绝对都会带有主观评价,所以说,楚弦没有自谦,而是自夸,毕竟这个时候若都在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