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这么一来,很多事务就会变得井井有条,赵恒也是不止一次的感慨,这楚弦当真是怪才,居然连这种法子都能想得出来。
而且萧禹太师也足够开明,在这件事上,显然也是全力支持楚弦进行官员的改制。
事情是好事,但重点还是如何应对整个官场的‘反弹’,而朝会就是重中之重,首辅阁人数不多,二十多人,要达成一致相对容易,但朝会不同,京州之内,五品以上便能参加,都可参政议政,这数百号官员,若是有人带头反对和抵制,事情就不好办了。
因为圣朝议政制度,便是首辅阁和朝会为双管制,类似于这种内政措施,那必须是走朝会这一关的,而且涉及制度改革,朝会半数官员认可都不够,数量必须超过八成。
在过往,因为这种制度而无法推行的政令也有不少。
这么想想,圣朝延行了这么多年的朝会制度,似乎也并非是那么的完善。
“所以楚弦你这次是直接要对朝会先下手,这胆子当真是……没法子说了,就算你是尚书令,这么做,稍不留神,都是万劫不复的下场啊。”赵恒心里喃喃自语。
他一脸忧心,显然是在担心这个。
那就是在上一次首辅阁会议上,楚弦最后提出来的首辅阁改制,除了要将首辅阁内卫内外两院之外,还会极大的加强首辅阁的‘权柄’。
虽说首辅阁以前一直都是圣朝权力的核心,但实际上,朝会的‘权柄’才是最大的,便如上一次楚弦要推行的土地改革,就是必须要经过朝会,光是首辅阁通过,那是没用的。
可就如同楚弦之前对首辅阁需要变革的原因一样,朝会的问题是相同的,那就是太过‘繁琐’,大小事务,都得通过朝会这个庞然大物来讨论,很多对某个领域不了解的官员,都可以影响甚至参与决断,这就是问题所在。
这个时候,有一位新面孔出现在朝会上,不少官员都看了过去,小声讨论对方的来路,而消息灵通的,就会告诉身边的同僚,这是尚书令城里内务府的佐官白楚晨。
“他就是白楚晨?那个最早提出官员改制的人?”有人带着敌意,或者说,大部分官员看向白楚晨,都是带着莫名的神色。
“如今这白楚晨也是平步青云,从一个小小的八品县丞,连升三品,成了正五品的尚书令佐官,此人肯定是有过人的才学和手段。”一人感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