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数月便搬入大明宫,这护膝便也用不上了。”
“用得上,用得上。”李二陛下坐下来,搂过爱妃的香肩,感慨道:“全仗齐霖经营的手段,才能离了太极宫这湫湿之地。”
顿了顿,李二陛下笑道:“爱妃尚且不知,齐霖正找人四处挖金矿呢!对此,他倒是自信满满,言说陆羽仙长指点,必然无错。待找到金矿,收益便全拔付洛州,作重修洛阳宫室之资。”
徐惠想了想,说道:“陛下欲迁都否?兹事体大,尚需谨慎从之。”
李二陛下沉吟了一下,说道:“朕虽有此意,但河北、河南两道不除凋弊,终是难以成功。”
徐惠多聪明,立刻猜到陛下欲调小弟到河北道或河南道,是否迁都,也要看这两道的经营情况。
猜到是猜到,可徐惠不说破,笑着捧过宫人奉上的茶水,递给李二陛下。
……………
发财最快的办法,估计是捡到宝贝,或是挖到金子。
对徐齐霖来说,知道些后世的矿产地点并不奇怪,甚至都不用召魂。
比如宋朝时开采的登、莱金矿;以及宋朝景德四年开始,直到后世依然在开采的玲珑金矿。
没错,只在山东省,徐齐霖就能赚得钵满盆满。而且,唐、宋两朝的采矿技术相差不大,徐齐霖很有信心能够超越几百年。
采金抢银,这是徐齐霖的长远计划,是为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解决大唐钱荒问题的手段。
首先说钱荒,在唐朝贞观后期开始出现,在唐朝中后期则更加严重,引发了严重的铜钱的私铸和滥铸,对国家财政制度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为什么会如此呢,原因也不难找到。
唐朝初建时,社会经济刚启稳发展,商品经济亦处于复苏阶段,水平较低。这样,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有其合理一面,也能适应小额商品交易的需要。
可等到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到一定程度,钱帛兼行就暴露出其固有的落后和缺陷。
因为绢帛有体大物重、不便分割、难于运输储藏等缺点,不被市场所欢迎,作为货币的职能也就趋于衰退。
商品交易便逐渐趋向于使用更高一级的铜钱作中介,这就需要增加铜钱的投放量。但中国缺铜,更何况产矿大省云南还没有开发,更不在大唐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