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石摩挲欣赏。
“笨哥哥,这么好的宝贝不送家来,还摆着卖。”小昭每想到此,都忍不住的抱怨,“害我还要花那么多钱买下来。”
要得徐齐霖知道这事,肯定得气得头顶冒烟。什么奇石呀,就是赚那些大头的钱好嘛,你个小丫头,头很大呀,辛辛苦苦挣的钱就是这么糟蹋的?
………………
酒泉奇古热在长安算是刚刚兴起,对那些钱多又闲的权贵来说,不失为附庸风雅的爱好。
可随着大军抵达甘、肃两州,徐齐霖的又一个商业策划在长安又掀起了购买的高潮。
先是《民声报》上登载了徐齐霖的凉州词一首: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后还有编辑的短评:出征前将士们痛快豪饮,歌伎们弹奏起欢快的琵琶声助兴,战士们豪情满怀,誓言为国效力,马革裹尸、青山埋骨也毫不畏惧。
很好,诗很好,充满了豪迈旷达的军人气概,符合现在的主旋律,鼓舞了大唐民众的斗志。
但是,这不是重点。在青楼酒肆到处传唱凉州词时,主角——酒泉夜光杯华丽登场了。
早在周穆王时,西域便曾向中原朝廷献“夜光常满杯”。所谓“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
只是那个时候是以和田玉制成夜光杯,运往长安、洛阳等地。后来因为玉杯在运输途中易损,则改为把和田玉运到酒泉,在当地加工成夜光杯再运输。
和田玉量少价高,徐齐霖因地制宜,改用酒泉玉制作夜光杯,并精心策划,适时推出。
李二陛下此时正手拿夜光杯欣赏,杯盏为绿色,苍翠欲滴,晶莹剔透,即使在夏日也让人顿生冰凉之感。
酒杯造型为高脚,高矮、粗细、薄厚相当精致,表面更是光滑细腻。
“齐霖这诗做得绝好,作悲伤语读便浅,非有大悟性不能有此感。”徐惠对小弟赞不绝口,“陛下以前一直说他是憋诗,此次却不是了。”
李二陛下眨巴眨巴眼睛,放下酒杯,有些无奈地苦笑摇头,说道:“诗是绝好,意境深远,彰显我大唐将士的豪迈和勇气。可,可这诗就为了卖夜光杯,也实在有点,有点……”
手在空中无意识地乱划了两下,李二陛下还真没有太合适的词汇来说清楚这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