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繁体版

第 4 部分阅读(13/13)

是他夫妻二人管理。张三监生与赵玉娘,当常叫一只半大不小 的游船,虎丘观音山各处,逢场作乐。

    过了年余,张三监生忽然一病,医药无效,料道不好了。唤儿子媳妇,含泪 吩咐道:「我为结发不良,天涯飘泊,只为命薄,才得回乡,快活又不久长。你 庶母赵氏,虽出青栖,似能贞守,你夫妇二人,须事如嫡母亲生。他年过四十, 也没甚亲戚在南。孝顺一分,便如孝顺我了。孙儿七岁,就该请师训诲。但择师 是第一要紧事,师若不肖,反受其累。第二孙儿媳妇自|乳|,也不是长计。我们原 不是穷人家,就雇个|乳|姆何妨如今这个罢了,以后不拘男女,养出来,就催|乳| 姆|乳|他。替祖父多养几个好儿子,我死也快活。」又唤了两个侄儿,吩咐了。又 与赵玉娘絮絮叨叨,说了几番,半夜子时,辞世去了。

    张三原是好张三,少小痴迷老不憨;一念自新天恕过,妾贤子孝才堪谭。

    话说张自?父亲死了,开丧出殡,一一尽礼。丈人浦老官,偶然置货回南, 吊奠过了。便对女儿说道:「你娘与阿嫂早晚思念你,你生长在北京,何不劝丈 夫改了北监,也像死的亲家,带了些本钱,在北京前门上开个官店,又不坐吃山 空。又好图个小小官儿。总承我的儿叫声奶奶,也好。」浦氏把这话,枕边与丈 夫说了。张自?原是生在苏州,长在北京的,一说便允。

    凑了有七八千银子,家里一应事体,都托与庶母掌管,打点来年二三月,趁 着官座船,上京。反留浦老儿在苏州。预先置了二千银子的缎洒线。

    说时迟那时快,过了年,转眼是春天了。只因孝服未满,不便往南。国子监 起改北文书,一径同了浦老儿往北京去了。丢个赵玉娘在家,孤孤凄凄,好不难 过。

    却为他真心从良,再无邪念,那时也有原先买下的家人仆妇,共有三对,又 有大小丫头两三个。他待人极宽,治家极严,平常时节欢天喜地,一有正经的事, 便严声厉色,笑脸也都没了。夜里只是空房独睡,丫头片云叫他睡在里房。黄昏 未静,便吩咐一家,都熄灯睡了。只自己房里,停一盏油盏。片云心下想道: 「为何不许我睡在房里,莫不是小奶奶有些跷蹊」夜里悄悄爬在顶上往下看时, 并没动静。第二夜又爬上去时,只见赵玉娘灯下坐着,叹了两三口气。忽然开了 皮箱,取出一个布包,打开来却有七八寸光光亮亮的,不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