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振,最终走向灭亡。
张献忠只休整了一天,便收拢全部军队,沿着李啸撤退的路线,一路追杀而去。
而李啸军,在返回滁州府后,便再未沿来路去淮安府,而是直接北返,沿临淮、凤阳、宿州、再入河南归德府永城县,再北上夏邑,渡过黄河,便返回单县铁龙城。
李啸选这条线路,却是深思熟虑之结果。
现在李自成、扫地王、太平王等流寇,皆早已返回河南,故整个凤阳府无甚流寇踪迹。而等李啸军进入河南归德府地界时,李自成他们早已到了豫西,故根本不会给自已造成威胁。
在没有威胁的情况下,李啸军才可能尽快地行军返回,从而让后面的跟着自已脚步追杀而来的张献忠部,难于迅速赶上。
只是饶是如此,相比李啸军,流寇骑兵众多,行进速度更大,如果李啸军没有任何延缓张献忠部前进步伐的方法的话,那么,李啸军到不了河南地界,还是会被张献忠部赶上。
张献忠部还有四万余多兵马,真要与李啸这五千兵马野战的话,李啸十有八九还是要打败仗。
李啸的手下也想到了这点了,在快速行进的路上,他手下多名将领面带忧色,心事重重。
这些人中,只有李啸知道,虽然自已这般无援无依的匆匆赶路,却有一支兵马,最终会为李啸军赢得宝贵的阻延时间。
这便是穿越者的优势。
因为这支兵马,就是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抚的杨一鹏,从淮安带过来的五千兵马。
当李啸军刚刚从一片残破的凤阳旁经过,北上宿州之时,杨一鹏的兵马,刚刚赶到凤阳。
当时,崇祯依据温体仁的计策,调动杨一鹏的淮安兵马,骆举的睢州兵马,邓玘的信阳兵马,
张国维的应天府兵马,总共四路兵马进援凤阳,结果,因为流寇行进过快,当这四路兵马,均还在路上之时,流贼大军就已攻克并血洗凤阳,让四路明军白跑一趟。
结果,得到凤阳沦陷的消息后,其他三路兵马,皆已退回,只有杨一鹏的兵马,继续向凤阳进军。
杨一鹏没有选择,因为他兼了凤阳巡抚一职,凤阳失守,他绝脱不了干系。现在他能做的,便是继续赶赴凤阳,看看能不能尽可能从这座几乎被烧成白地的城池中,挽回一些损失。
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