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的情况下,蠲减凤阳的赋税,应该是最正常不过,也相当合理的事情。可是,崇祯皇帝却并不同意,反而严词训责钱士升危言耸听,并说自已“其周恤民瘼事情已有屡旨”这类空话。
其实皇帝的真实心思是,他唯恐凤阳开了先例,减免钱粮的话,各地起而效尤,那现在正在拼力搜刮的三饷,可就成了大问题了。
朝廷既然不肯开恩,贫苦百姓没有办法,只有把希望寄托在流寇身上。就在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围攻颍州的时候,“凤之穷民,远几百里相邀,具以册授贼:某家富厚,某处无兵。于是,贼遂拥众焚劫,震动祖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流寇的迅速发展壮大,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明朝自已失了人心,以至连太祖皇帝的家乡民众,都开始反抗这个朝廷。
想到这里,杨一鹏一声长叹,轻声念了一句:“国不知有民,民乃不知有国矣。”
不多时,杨一鹏兵马到达凤阳,见到形如废墟一般的中都,杨总督不由得又是一番感叹。
杨一鹏原本以为,现在自已要做的,只是收拾残局,同时静待朝廷发落,却没想到,自家的军兵只入驻了一天,便有外派的哨骑紧急回报,那些南下的流寇,又重新杀回凤阳来了!
“汝等可曾探得仔细?”杨一鹏声音都有些抖。
“确是流寇兵马,极天际地,浩浩荡荡,兵马不知凡几。”哨骑急急而道。
杨一鹏面如土色,他在房中来回踱步,最后颤声道:“凤阳已成一片白地,又无城墙,安可坚守,可速退往附近的长淮卫,与该部卫所军相合,拼死挡住流贼是矣。”
杨一鹏撤退兵马到长淮卫后,张献忠部便赶到凤阳。
听闻哨骑来报,说长淮卫已有大股兵马驻扎,张献忠惊疑不已,以为是李啸军驻屯其中。
鉴于李啸军将李定国部一击而灭,战力强悍,张献忠十分慎重,而在连续观察看了两日后,他看到,这些驻守卫所的明军,旗帜散乱,士气不振,故心下断定,这些军兵决不是李啸兵马,张献忠方下令立刻攻城。
杨一鹏等人已无退路,只得拼死迎击流寇,死守长淮卫。
激战三天后,张献忠部攻上城头,随后打开卫门,流寇大军有如潮水般一拥而入。
驻守长淮卫的明军军兵,终于彻底崩溃,除了两千余名明军死伤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