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繁体版

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马铃薯(2/6)

r>    李啸等人虽先行离开,但码头上的装卸工作却是井然有序。

    为避免出现混乱,一艘艘船只,轮流在码头上卸下满船的乘客与物资。下得船来的36万余名流民,则分别在派遣军军兵带领下,先行就地登记,再前往各处已建好的帐篷处安顿,开始沐浴吃饭休息。而船上的各类粮食、银钱、商货,也按种类分批登记入库。

    不多时,李啸吃罢接风酒宴,便与一众官员一起议事讨论。

    首先,自然是讨论流民接下来的安置工作。

    按李啸的要求,这36万多名移民,再不宜全部集中在大肚一处,而是要分别安置到二林与南社等地,以让每个地方都可均衡开发。

    众人对李啸这个建议甚是赞同,随后,丁佑等人又复提出建议,要对大肚、二林、南社三地分别设立乡镇,以便更好地加以管理。

    李啸同意了他的观点,随后在一张粗粗绘好的三地地形图上,李啸最终规划把大肚为5个乡,二林为3个乡,南社为4个乡,并给每个乡镇分别命名了名字。

    因为很多地方根本尚未开发,为节约管理成本,李啸规划的这些乡镇的面积与规模都比较大,差不多一个新规划的乡镇面积,可抵山东招远县或黄县等地乡镇面积的三倍多。

    由于各地乡镇设立,原本位于大肚的官府衙门,因局于一隅,办事多有不便,为解决这个问题,李啸提出了自已的办法。那就是在三地的中间位置,也就是大肚溪与浊水溪之间处,择一处交通便利之地,建一座新城,把官府、军营、学堂、仓库等等均设在新城之中。

    李啸的这个意见一提出,李定国最先表示赞成。

    “李大人这个建议好!有了这座城池,可更好防止土著前来偷袭,将来万一荷兰人或西班牙人来袭,我军凭城固守,亦可更添胜算。”

    丁佑等人亦是纷纷赞同,这时,拓殖团副团长马华兴问道:“却不知大人要建多大之城池?”

    李啸沉吟一下,然后答道:“因现在台湾之地,尚是荒僻,且只有总共十二个乡镇要管理,也无甚工业项目,这座城池,就不必建得太大了。依我看,将其建成周长八里之城,便足够了。”

    “李大人。那我军可是要向澎湖等地,采买砖头泥灰之类么?”马华兴又问。

    李啸摇头道:“不必了,我军皆来到这台湾,就当以自力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