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丹书铁券的由来)核定世流降除之等。爵位世袭,或世代同袭此爵,或降等以袭,如封侯而世袭伯。只不过,朱元璋担心封爵太滥,故强行并规定,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故而,在明朝,连流爵都相当难得,更不要说还给诰券铁券之类的世袭爵位了。要知道,原宁远伯李成梁,在东北与蒙古人打生打死一辈子,才换来这个伯爵之位,并且还是流爵,其子李如松并不能继承。李如松最终能封为宁远伯,还是因为万历二十六年时,时年五十岁的李如松,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后,朝廷为了表其援救朝鲜与打击蒙古人的功绩,才追赠少保、赐爵宁远伯。当然,到了南明之时,由于皇帝手下无兵无势,为了拉拢各地军头,才开始滥封爵位,导致朝廷那原本十分贵重的名爵,成为大街上的地摊货。现在崇祯皇帝给了这般年轻的李啸,那世袭的伯爵之位,堪称十分难得的荣耀。只不过,在李啸心下,真正最让他为之震撼的,还是朝廷擢升自已为登州府总兵官之职。如果,朝廷只是擢自己为登州府的团练总兵官倒不算什么,此时大明各镇总兵众多,各地已渐成滥觞之势,象李啸自已,从前便曾是赤凤总兵。让李啸完全没想到的是,崇祯竟会这般信任自已,给自已封的这个总兵官,竟然是大大违背祖制,给了自已军权与治权一把抓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说好听点,算是个实权节度使,说难听点,无异是一个藩镇般的存在。其实,对现在的李啸来说,崇祯将登州府交给他管理,他心头并没有多大的喜悦。因为现在已有台湾与济州的他,已不象前几年那般对土地极度渴望。现在的他,除了只想获得那登州城以建造船厂与驻守水师外,对于获得土地贫瘠的登州府各州县卫所,兴趣并不大。当然,皇帝能把登州府交给自已治理,却也是难得的好事。能得到更多的土地与百姓,李啸自是笑纳。李啸心头,迅速地开始思量起来。这崇祯皇帝,这般安排自已,却是究竟作何打算?“李啸,还不快领旨谢恩。”中年太监一声低喝,让沉思中的李啸回过神来。“臣,领旨谢恩,恭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啸脸上绽出微笑,从宣旨太监手中接过圣旨。随后,李啸复从太监手中,接过皇帝赐给他的蟒袍玉带以及伯爵腰牌。那蟒服上有前胸后背皆有四爪团龙,下为江牙海水,与皇帝所穿龙衮服极为相似,所不同者,只不过所绣之龙,比龙袍上的五爪金龙少一爪而已。能获蟒服,可谓极大荣宠,象在正史中,兵部尚书杨嗣昌、以及后来的首辅薛国观等人,便曾获过蟒服赏赐,皇帝此举,代表王斗在其心中地位,己经与兵部尚书杨嗣昌等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