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繁体版

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选拔(4/6)

则余只恐今日,我等皆为东方德意志之臣民也。“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对于这些读书做官为已任的士子来说,在谁的手下做官,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已能有当官的机会。

    想想看,连远在欧洲的德国皇帝,都有中国士子一厢情愿地投效驱驰,那现在打着明朝唐国公旗号的李啸,要招揽这些人,只会更容易得多。

    只不过,李啸对他们的选拔,并不和明朝一样,要他们写八股文,而是以策论的形式,对他们进行相关考察。

    李啸本人,还亲自设计了几道考题。

    1、何为华夷之辨?大汉民族的根本特质是什么?如何让汉族移民与当地土著融合共生,最终同化?

    2、中华与泰西诸国相比,最大优势为何,最大差距为何?

    3、如何兴业安民,如何教化百姓,如何根除贪墨腐败?

    4、以你看来,中国古典文化的优点与缺点分别为何,要如何扬长避短?

    5、以你自已的观点,试谈当下要如何扫灭流寇,如何驱逐鞑虏。

    应该说,这几道题,其实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一千个士子,就可能有一千种看法。

    这种新颖的考试手段,与死板僵化的八股文考试相比,简直就是一泓飞瀑与一潭死水相对比。

    而且,从这几道题的设计上来看,李啸希望能从这些士子中,选拔出的是那种不读死书,知识面广,对事情有自已独立思考与见解的优秀人材,而不是那种寻章摘句,只会硬套八股,除了会读死书外百无一能的腐儒。

    果然,在李啸发布了举行文官选拔考试后,各地报名点,都是人头攒动,应者如潮。

    甚至还有来自内地的士子,也闻风赶来参加考试。

    更令李啸为之惊讶的是,还有许多来自江南一带的士子,也愿来李啸手下做事,去那遥远的蛮荒异土当官。

    由此可见,这当官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最终,在十天后,李啸从全部的应选士子中,选拔了许多他认为合格的人材,安排到各个地区去做官。

    当然,这些被选上的士子,他们都已知道,自已要上任的新官职,与明朝的那些官位完全不同,乃是全新的政府形式。

    民政司、商业司、工业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