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繁体版

第四百七十八章 龙脉传说(5/6)

但最终因为京城附近吉地难寻,方玉的警告,又被监正杨汝常人肆意诋毁,说他包藏祸心,耸人听闻,让万历皇帝万万不可听信他的话。结果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又因方玉早已出发去了东北,无法查问,故原本就心存疑虑的万历,最终还是同意了,就在这大峪山开挖陵墓。

    没想,到了万历十八年,陵墓快建成之际,正在进行最后一道工序开挖地宫时,却出现了不祥之兆。

    原来,由杨汝常等风水师所定下的,将来置放皇帝棺椁的地方,出现了一个重大意外,那就是,在原本还算松软的砂地中,竟挖出了一块坚硬的花岗岩大石头,这在风水学上叫宝床之下,无土有石,三代之后,禄断嗣绝,这可是严重地犯了风水的大忌。

    至此,方玉当年的预言,全部应验。

    而大明朝廷之中,自然是有人开始借此机会,兴起了一番互相攻讦内斗的闹剧。

    礼部尚书徐学谟、辅臣申时行等人,遂联名攻击监正杨汝常,说他收取贿赂,妖言惑众,徒费财力,终成这般乱局,理当重惩。

    在一众朝臣指责下,杨汝常被捉拿入狱,后由张应侯接任监正一职。

    不过,幸得他散尽家财,打点宦官以及各主管要员,这杨汝常才最终逃过一死,关了几年后,释放归乡。

    本来,按道理,这个定陵闹到这个地步,应该是一定要重新择地改建了。但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一心事佛、十分迷信的万历皇帝,不知哪根筋搭错了,突变成无神论者,摆出一副不信邪且一反常态的模样,作出了让一众大臣,皆颇感意外的决定。

    他说,当年,这祖宗山陵既卜于天寿山,那圣子神孙,千秋万岁,皆当归葬于此山。并下诏,要大臣不要再争论此事,自已的寿宫吉地就是这大峪山。不少还在暗中说大峪山不吉利的大臣,还因此遭受了处罚。

    方中吉感叹道,现在看来,万历皇帝这般行事,也许真是命中注定,非人力所以勉强吧。

    只不过,此事后来也有反复。那就是,万历皇帝嘴上虽然不信邪,说得好听,但心里还是惴惴没底的,后来,他又令新任监正张应侯,悄悄看过京郊的几处地方,皆不是很理想,才最终只能作罢,彻底死了易地建造寿宫的念头。

    只是,在万历一朝中,无论是皇帝生前还死后,无论是在官场是在民间,关于定陵风水不吉利的议论,一直就没有停息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