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解围,可是“皆敛兵不敢出”。[1]以上四点,最终导至了明朝在辽西的悲惨结局,自天启至今苦心经营的防线毁于一旦。松山、锦州、塔山、杏山四城失陷,祖大寿举城投降,致使“九塞之精锐,中国之粮刍,尽付一掷,竟莫能续御,而庙社以墟矣!”京师大震,王朴以“首逃”之罪被逮捕,法司开庭审讯。御史郝晋发言:“六镇罪同,皆宜死。”“三桂实辽左之将,不战而逃,奈何反加提督”。兵部尚书陈新甲覆议,“但姑念其(吴三桂)守宁远有功,可与李辅明、白广恩、唐通等贬秩,充为事官。”独斩王朴,崇祯十五年五月十九日处死王朴。职方郎中张若麒被处以死刑,兵部职方主事马绍愉给予削籍的处分。吴三桂受到降级处分,镇守宁远。松锦大战标榜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明朝在辽东的最后防线仅剩下山海关的吴三桂部。从此,明朝山海关外,仅剩下宁远一座孤城,关宁锦防线彻底被摧毁。在此次战役中,虽然明军由于上层指挥的失误而遭遇惨败,但广大明军将士“视死如归,鲜有乞降者。拥荷其将,立于海中,伸臂冀蔽,俾不中箭,不失敬礼,死而后已”[10],蹈海死者以数万计,展现出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时人谈迁评价道:“九塞之精锐,中国之粮刍,尽付一掷,竟莫能续御,而庙社以墟矣!”《皇清开国方略》谓:“太宗神谋勇略,制胜出奇,破明兵十三万,如摧枯拉朽,指顾而定。”崇祯十五年九月十二,京师,乾清宫。皇帝象一个木偶一样,呆坐在龙椅上,仿佛一名耗尽了全身力气的人一样,瘫坐在龙椅上。又败了,又是一场地惨不忍睹的彻底大败。十三万精锐,就此彻底折损,关宁锦防线彻底被摧毁,关外仅剩孤城一座,而诸如洪承畴祖大寿等明朝文臣武将,大批降清,让明朝原本就奄奄一息的实力,更到了几乎崩溃的边缘。崇祯几乎恐惧地想到了,在这些精锐大军被清虏彻底消灭后,那原本就猖狂肆虐的流寇,可能再无人能制了。这一刻,他突然想起了在四川因为抵抗流寇不力,畏罪自杀的前礼部尚书,号称杨阁部的杨嗣昌,崇祯暗想,也许,杨嗣昌在的话,一定会极力劝阻自已不要去兴兵救援锦州,以至十三万大军全军覆灭。这一刻,皇帝突然老泪纵横。他不会知道,在崇祯十七年初,当李自成的农民军从陕西渡过黄河,横扫山西时,崇祯皇帝在一次高级官僚参加的御前会议上,面对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显得悲凉而无奈,感慨万分地对他的大臣们道出了思虑已久的心里话:“朕非亡国之君,事事乃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将何面目见于地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