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时,皇太极却注意到,下面的一众文武大臣中,各人虽然皆大声附合,却有一个人,正皱眉作深思状。此人,便是新近投降的洪承畴。见到他这副模样,皇太极料定他在心下,必有不同意见,只不过,碍于自已新降的身份,又在朝中举目无依,洪承畴十分谨慎,不敢随便发言。而皇太极则是心下暗想,这洪承畴在降清前乃是明廷的三边总督和蓟辽督师,其眼光与决策当是十分厉害,故皇太极认定,洪承畴的想法,一定对自已的决策十分地有裨益。于是,他脸上堆起微笑,对洪承畴说道:“洪学士,朕看你似有心事,可是对此事有不同看法么,若有不同意见,可对朕如实言之。”见皇帝向自已发问,洪承畴一副从沉思中惊醒的表情,他急急出列,拱手打扦道:“皇上,微臣在想,若我军要出兵攻打那唐军的海参崴堡,虽可趁其尚未完工,就对其发兵突袭,但听睿亲王言,此堡濒临鲸海,恃海而建,乃处于一处半岛尖端位置,却是极利于唐军水师就近给予补给,而不利于我军完全施展兵力,加以全面进攻。这样的话,我军虽有突袭之利,只怕难于骤然攻下,而战争若迁延时日,对我大清国力亦会损耗甚大,对大清官军的军心士气,亦会大受影响,微臣浅虑,还望皇上慎行。”洪承畴此言一出,整个崇政殿中一片安静。这时,多铎冷哼一声,面带一副嘲讽的表情,晃着肩膀走了过来,在洪承畴面前站定,然后冷冷地说道:“洪学士,你一介文臣,如何敢这般妄议军国大事。告诉你,本王尊你是我朝学士,才没有出言训你,但你自已要时刻记得自已的身份,不要以为从明朝投降到了我大清之后,就可以为所欲为!”听了多铎这没头没脑的一顿训斥,洪承畴气得浑身发抖,却又不敢发作,只能低了头,兀自强吞闷气,双腿不停颤抖。“多铎,不可对洪学士这般无礼,速速退开。”还是龙椅上的皇太极给洪承畴及时解围,他一声厉喝,多铎绷着脸,退回了朝臣班列。皇太极转过脸,和颜悦色地对洪承畴安慰道:“洪学士,豫亲王性子急躁,出言伤人,你不必与他一般见识。你所说的甚有道理,朕在心下,亦是深以为忧。想那李啸有水师之利,我军在海上根本无法与其争雄,也完全无法阻止其从海路不停支援海参崴,这样一来,战争极可能会迁延良久,而最终打成两败俱伤。若是这般局面,非是朕所愿见到的结果。”多尔衮站出来,向皇太极禀道:“皇上,但凡打仗,哪有每件事情,都可尽利于我者,以臣弟看来,那李啸纵有水师运送给养兵员之利,但我军若能集结大军,以势若压卵之势,攻往海参崴堡,却也未必没有一战而胜的可能。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