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举揭发多尔衮的这一举动,是济尔哈朗一生中对清廷的最大贡献。众多清史专家一致认为,济尔哈朗此举,终于结束了自皇太极逝世以来、长达数年之久的皇室内斗,还大权于皇帝,使清朝在入关之初、百废待兴的关键时期实现了政治稳定,对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顺治十二年五月,济尔哈朗病逝,葬在北京西直门外的白石桥。顺治对济尔哈朗的死,悲痛不已,诏令休朝七天(仅有济尔哈朗享此殊荣),赠祭葬银万两,置守陵园十户,并为他立碑纪功。到了乾隆朝,更是哀荣独具,入祀了盛京贤王祠。
所以说,这样一位在政治斗争中,终于笑到最后的厉害人物,若是连德克西克与社尔祜二人的这点小伎俩都看不出来的话,这简直就是个笑话。
济尔哈朗洞若观火地知道,德克西克与杜尔祜二人,之所以在昨天黄昏时,急急地带着眷属行李匆匆离开盛京,无非是担心接下来的大清国中,战乱不休纷争不止,他们在经过了左右权衡之后,为了保全性命与家财,才会这般匆匆逃离清国,往投明朝或李啸吧。
其实,济尔哈朗也十分理解他们这种做法。
现在大清内乱在即,已呈现出大厦将倾树倒猢狲散的局面,诸如德克西克和杜尔祜这样已然无权无势的边缘宗室,没什么自保能力,又害怕在将来的政治斗争中站错了队,故他们自然极其害怕,自已会成为这场残酷内斗中的牺牲品。所以现在的他们,作出这样的选择,说到底,只是一种万分无奈的自保之举罢了。
对于现在大清即将到来的大乱之局相比,这类边缘宗室的外逃事件,实在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济尔哈朗明白,就算自已立刻出手,下令各地官员捉拿外逃的的德克西克与杜尔祜,并且能把他们顺利拿获归案,但对于整个局势来说,这样的做法又有什么实际帮助呢?
而在清朝内战将至之际,在整个局势都是一片混沌不明朗的状态下,这样对宗室内部进行严加整肃与惩戒,除了只会让自已白白树敌外,得不到任何其他的好处。
这样只会得罪人,却得不到任何好处的事情,当然谁做谁是傻瓜。
过了好一阵,堂上呆坐的济尔哈朗,才从沉索中回过神来,他轻咳一声,对拜克图面无表情地说道:“好了,你所说的,本王已经了解了。你且回去吧,此事如何处置,本王自有主张。”
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