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繁体版

第六百五十二章 崇祯大葬,太子登基(4/6)

继。枢务之重,军国之殷,纘而承之,不可蹔阙。以日易月。抑惟旧章。皇帝宜三日而听政,十三日小祥,二十五日大祥,二十七日释服。”

    在汉唐之际,若皇帝去世,太子也是要守丧三年的。后来有大臣认为三年时间太长,便有了以日易月,太子只守丧三十六天。后来又有了三日而听政,二十七日而释服的新制,自此明朝初年,一直沿用至今。

    安葬完皇帝后,要开始给皇帝上庙号谥号,这种做法,算是给每位皇帝的盖棺定论。

    谥号一般是得大行皇帝下葬之后再南郊请谥,不过却也需要提前议定好。

    李啸给过仔细思虑,还是决定,如真实历史上那样,给崇祯上的庙号为思宗,尊谥为: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揆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这个庙号其实,不算好,甚至充满了悲凉的意味。

    按谥法解,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谋虑不衍曰思。很明显,崇祯谥号的这个思字,这几种思字的意思,都有掺杂在里面。

    李啸之所以还是打算,给崇祯起了与历史上一模一样的庙号与谥号,实在是在这个他穿越过来的世界里,大明王朝的运势,与崇祯自身的最终悲剧命运,基本与历史相差无几,故他认为,取这样的庙号谥号,一是尊重历史,二是可以激励新皇。

    皇帝正式下葬,议定了庙号、谥号,崇祯的一生算是盖棺定论了,大明朝的历史又可以掀过一页,开始新的篇章。

    按制,新皇帝只需守丧二十七天便释服,不过后宫妃嫔得守丧三年。而百官以日易月守三月之丧,天下军民,则只需要守三日之丧。

    接下来,皇太子朱慈烺的正式登基,也由李啸来一手操办。

    毕竟,国家不可一日无君,故李啸决定,在十天之后,就在济南城的南门外,举行新皇的登基大典。

    而在登基之前,有些礼制上的仪式,也还必须要尽快走完。

    唐王李啸,首先按仪制,向朱慈烺上了劝进仪注,表上写道,希望太子以家国社稷以天下苍生为重,早日即位,随后济南城中的一众官员,也分别上了登基仪注。

    这样的仪式,称为劝进。

    而皇太子朱慈烺,在接到了众臣的《劝进表》后,也按礼仪作了谕答,当然这谕答也不必由他亲笔撰写,而是早已由陈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