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后世的解放战争中,这种独轮小车更是大显身手,陈毅元帅就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百万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
只不过,遇到困难,便就此放弃四轮大马车的构想,反而只能采用原始落后的两轮车甚至独轮车,李啸实在心有不甘。
在世界历史中,俄罗斯帝国从欧洲横穿西伯利亚再征服到远东,广袤荒芜旷古无人的大地上,连人类的足迹都没有,哪有那么多道路。那些俄罗斯雇佣兵哥萨克军团,从欧洲地界一路到中亚和西伯利亚,一个又一个斯坦,一个又一个汗国,皆被踩在脚下,最后打到黑龙江边。
战争和移民,这几百年的俄罗斯拓展历史中,就没有停止过,包括后来统驭庞大的帝国,整个俄罗斯帝国的原野上,到处都是那种四轮的大型马车在奔驰运输,不论是收获还是迁移,或是支撑扩张战争,马车的作用其实还在大炮与火铳之上。毕竟没有后勤,火药和子弹加上补给,都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四处奔驰的四轮马车,成就了被英国人称为旷古巨兽的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人靠四轮马车能做到的,为什么李啸和他的部下就做不到,实在没这个道理。
因为四轮马车相比两轮马车,最大的好处是,可将马车的载重大幅提升。
四轮车的四个轮子构造,使得拉车的马匹,不用再做支点,以承担马车承载力,只是单纯提供拉力即可,从而极大提升拉载效力,据计算,只有双马拉动的情况下,至少可将载重提升近五倍。
而四轮马车的难于普及,除了当时的道路难行之外,现在大明所使用的四轮马车,还有一个最大的缺点,便是难于转向。
中国古代无四轮车的根本原因,其实不是道路问题,而是中国人没有解决四轮车的转向问题,中国人的四轮车,只是简单地将四个轮子安装在一个固定的车架上,因此难于转向,导致实用价值很小。这个旷世问题,中国人几千年也没解决。
画家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上,画有多辆四轮车,皆是典型的不能转向的四轮车。这种车从古代一直使用到现代中国的五十年代初。四个窄窄的铁箍木轮装在车架上,由三到四头牛拉着,车子的转向,则是四头牛凭力气大生拉硬拽。(确切的说,是靠车辙解决转向问题,车轮子把路面压了很深两道沟,车轮就在沟里滚动,秦始皇的车同轨就是为了这个方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