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多宝格中摆放的是元代哥窑贯耳瓶。
这一件贯耳瓶,高不足20厘米,口微侈,直颈,弧腹,下承高圈足,器底满釉。
环绕两道凸起的弦纹作饰,两侧置一对贯耳,下接圆鼓腹,状若垂胆,整体器形线条流畅自如,柔润秀美,又不失贯耳瓶所特有的庄重肃穆,端正凛然之感。
通体施哥釉,釉质浓郁细腻,均匀光洁,晶莹滋润,扣之则瓷音清亮,与全器的轮廓相辅相成,更显柔和流畅。釉面灰青,色泽纯正,幽深静谧,釉面开冰裂纹,错落有致地遍布于瓶体全身,自然天成的纹路带来别致的美感。
开片原本是烧制过程中产生的缺陷,但在匠人巧手的引导梳理下反倒成为哥窑制品的一大看点,其纹路自然天成,错落有致比之人工的纹饰别有一番风味。后世清乾隆帝对此作诗赞道:“铁足圆腰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纷”。
此贯耳瓶片纹分布自然均匀,大小纹路错落有致,美不胜收。
哥窑器物胎体成型后,先素烧胎体,经过挑选,再多次上釉,入窑二次烧成。故传世哥窑器物,器形规整,制作精良。乾隆皇帝诗中曰:“色暗纹彰质未经,哥窑因此得称名。”
而《曝书亭集砚铭》中赞叹道:“丛台澄泥邺官瓦,未若哥窑古而雅。绿如春波停不泻,以石为之出其下。”可见世人对其品类之怜惜珍贵。
由于哥窑瓷造型端庄古朴,器身釉色滋润腴厚,传世者弥足珍贵,多现于两岸故宫博物院及国外一些大型博物馆。于收藏家手中则稀罕寥寥,以至哥窑破损残片也被视为珍稀之物,完整器更是寥寥无几。
肖遥手中这一件,可谓是巧品难寻,稀罕珍至。
肖遥给这一件哥窑贯耳瓶的估价同样是8000万左右。
下面几个多宝阁中摆放的瓷器都是小件,也算是清代瓷器中的珍品,但价格比起前面几件来就差远了,价格在300万到1000万不等。
鉴赏到第1排博古架的最后一件,肖遥眼前一亮。
这是一件大件,高约半米,洗口、束颈、两侧有双螭作耳各衔一个金黄色活环,瓶形硕大,稳重端庄。
从口沿到颈部及圈足分别用青花绘如意云头纹、缠枝花卉和蕉叶纹为饰。腹部粉彩绘《游春图》为主题纹饰。
瓶壁上,画工们在自然景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