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繁体版

第277章 改变(3/3)

,加之几近一斤半的重量,不可不谓田黄石中的上上之品。

    这一块石材的各个面全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薄意雕刻,形成了一幅宏大的“山居即景”图卷。

    最为神奇的是,这些不同面的薄意之间,在相互衔接的同时又能独立成为一幅小景,各有侧重。落款一面作为薄意的主题中心面,雕刻了一株古松——作者着意夸大了古松的外形,在远山近水的衬托下使整个画面具有很强的纵深感。

    作者对古松树皮的斑驳质感进行了精细刻画,经过风水日晒而干燥龟裂的树皮犹如鳞片重叠,错落分布在树干上的大大小小的树瘿,或在松枝上随风拂动、或在树干上盘曲缠绕的纤长松萝,深深地扎在山石上、强而有力的根须,处处都在突出了古松的苍老与坚韧,栩栩如生。

    松树下欹斜的山石露出一角风景——荷柴而归的樵夫正弓着身子走过一座独木桥。木桥窄而扁,樵夫的脚步却极为稳健,显示其胸有成竹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