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风格吻合。
这两尊造像的网状璎珞比常见的唐代款式更为繁缛,但却与北宋木雕不谋而合,这一点可参照纽约大都会珍藏的一例胁侍菩萨立像。
与这两尊造像最接近的例子,当属京都市藤井有邻馆的一尊彩绘木雕。有邻馆雕像的面容与眼前这两尊造像相若,但其体型略为敦厚,躯干更形丰满,双腿比例不及眼前造像修长。三者的网状璎珞大同小异,沿腿垂拂而下的裙褶亦如出一辙。以风格和整体外观而言,有邻馆藏品与这两尊雕像十分接近,意味着三者很可能是同一作坊甚或同一批工匠的制品。
这一点非常重要,直接决定了眼前这两尊雕像的价值高低。
除了有邻馆藏品,据肖遥所知,伦敦大英博物馆也有两尊五代菩萨木雕,其风格也与眼前的两尊雕像雷同,堪可视为将眼前这两尊雕像断代为五代雕像的佐证。但两批作品的差别在于,大英博物馆藏木雕缺乏特定的造像仪轨,而且两位菩萨的双臂姿势相同,即右臂垂放,左臂举手当胸,看来应是有多位菩萨的一铺多尊组合,而非简单的一铺三尊。纵然如此,大英博物馆藏菩萨的身姿跟眼前这两尊雕像相比略显颀长,其衣褶沿腿飘垂而下的样式几无二致。
眼前这两尊雕像的近似例子,除了有邻馆与大英博物馆的珍藏,还有四尊纽约大都会馆藏木雕。其中二例是一对胁侍菩萨,它们曾被断代为唐代作品,但现已更正为公元十至十一世纪的北宋木雕。第三例近似的大都会馆藏是佩戴网状璎珞的菩萨立像,其断代为公元十至十一世纪,风格也与眼前这两尊雕像一脉相通;第四例是一尊文殊菩萨像,断代为公元十世纪末至十二世纪初。
肖遥很清楚,这两尊雕像是五代的作品,但断代不能以他一个人的认知为准,必须还要有实例说明才能让人信服。
有了以上的实例,再加上碳14检测,眼前这两尊雕像断代为五代,也就没有人能够反驳了。
这两尊雕像的雕刻工艺极其精湛,而且保存非常完好,再加上存世量稀少,这两尊雕像的市场价应该在七千万元左右。
再加上那一尊金代的佛像,这三尊木雕的市场价,竟然突破了亿元!
这样的收获虽然和肖遥的期望仍然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今天一上午的时间,总算没有白白浪费。
店老板并不知道这三尊雕像的真正价值,肖遥最后以3万元的价格把这三尊雕像打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