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的一阵战斗,主犯狼狈被擒,跪倒认罪。
好吧,风平浪静般地结束也挺不错,省得惊吓到老姐。
徐齐霖老实地坐到胡凳上,等着李二陛下安排完毕,心里想着明天就能动身返回了。
半晌,侍卫领命退出,李二陛下微皱着眉头,低头沉思不语。
徐齐霖看了李二陛下一眼,咽了口唾沫,决定再等一会儿,别打扰了李二思考人生。
在此之前,李二陛下一直认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而从厚待突厥降将上看,他也是禀承着这个原则,突厥投降人数不过二十余万众,官居五品以上者,竟占到朝廷的一半。
但如此关照偏爱之下,却换来谋刺,李二陛下的心情可想而知。
等了好大一会儿,就在徐齐霖要张口说话的时候,李二陛下幽幽地说道:“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初不纳魏征言,遂觉劳费日甚,几失久安之道。”
魏大爷说啥了,你现在后悔没听?
徐齐霖眨着眼睛,仔细琢磨,从话中的意思,他大概猜出魏征当初是反对将突厥降众安置于黄河以南的。
其实,如何对待臣服的游牧部族,在历史上也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
置于内地,以郡县管理,视其为中国之民;或是居于旧地,作为藩国,给予一定的自主权。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也只能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办法。
说到底,还是唐朝人口太少,打下偌大的疆土,却不能移民安置,稳固而长期地占领。
要是唐朝有他几亿人,别说漠南、漠北,打到北冰洋,还要嫌地方小、人口多、资源不够呢!
“陛下,如何安置突厥降众,其实并没有万无一失的办法。”徐齐霖想了一会儿,缓缓说道:“关键还在中国的实力,盛则众夷臣服,衰则虏心反复,亘古不变之理。”
停顿了一下,见李二陛下在认真地听着,徐齐霖继续说道:“而中国的实力,很重要的一方面便是人口的数量。若有足够的人口,占一地守一地,使其尽为我大唐国土,岂不美哉?”
李二陛下哼了一声,说道:“添丁增户,国策也!可却是缓不济急,没有几代人的努力和积累,如何能达到你所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