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繁体版

第64章 没吊用的《氏族志》(2/3)

,静听这给高士廉等人的最高指示。

    显然,新修的《氏族志》令李二陛下十分不满,经过这些天的酝酿考虑,终于在朝堂上要定下基调了。

    李二陛下看来很愤怒,很迷惑,从声调的提高便能听出来,“山东士族世代衰微,全无冠盖,而靠以婚姻得财,朕实不解山东四姓为何自矜,而人间又为何重之?!”

    高士廉等人噤若寒蝉,知道没有深刻领会陛下的意思,引起了李二陛下的强烈不满,怒火喷发的后果很严重。

    李二陛下发泄了一番后,终于作出最高指示,“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生新编订,尔等可明白了?”

    “微臣等遵旨!”高士廉等人躬身退下,额头上都沁出了汗珠。

    徐齐霖几不可闻地撇了撇嘴,修订《氏族志》与其说是压抑旧的门阀士族,倒不如说是加强皇权。

    况且,李二陛下的指示不等于否定了门阀观念,而是更多侧重扶持统治集团。以“尚官”取代“尚姓”进行修谱,等于在搞新门阀。

    吊用没有!徐齐霖心中冷笑,对李二陛下的这个举措十分不喜。

    你口口声声说旧世家门阀如何衰微,如何不堪,可你们老李家又自称其祖出自陇西李氏,且以此为荣。

    打脸不?!

    徐齐霖几乎能猜出按照李二陛下的最高指示,《氏族志》上第一等必然是李家,不出意外的话,李二已故老婆家的长孙姓应该能排到第二。

    嘿嘿,你玩儿得开心,觉得满意就好,老李家排特等都没意见。

    估计那些世家门阀也是这样的想法,谁让你是老大呢,反正没啥影响。一本破书而已,还真能动摇世家门阀的地位?

    至于世族门阀之间的通婚,并耻与诸姓为婚,就更是无法靠法律和行政手段解决的难题。

    要知道,“门当户对”的观念,直到后世也普遍存在。至于索要高额聘礼,后世“有房、有车、有彩礼”的标准,又能强上多少?

    观念的改变是最难的,而门阀世族在社会上的威望和地位,是自汉朝以来的,经过漫长的历史而形成的,倚仗的是深厚的家风与知识传统。

    身处那个时代,你就不得不承认世家大族的流风余韵,厚积薄发。

    以太原王氏为例,孕育出了王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