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而且品质有保证。
他咬咬牙,还将三个孩子,一儿两女,全都送入了识字班蒙学读书。
他时常叮嘱两个闺女:“好好读书,不要偷懒。等过几年,就去南北商行做个账房。听说商行也收女账房,就看你们有没有本事考进去。
只要能考上,我就算是砸锅卖铁,托人找关系,也要让你们进去。以后挣了工钱,一半交给你们母亲保管,一半自己攒着,就是你们的私房钱。姑娘家能攒点私房钱不容易,所以不要辜负了大好机会,一定要好好读书。”
他也时常叮嘱唯一的儿子,“好好读书,不要偷懒。跟着计县令学习,只要读书有出息,将来你也能进衙门做个书办,或是吏员,吃公家饭,一辈子都有了指望。我们苏家,说不定也能改头换面。你别学街上的混混们,小小年纪不学好,将来肯定没出息。”
苏老板全部的指望,就在孩子身上。
平日里,按部就班,开店做生意,攒棺材本。
……
平阳郡的生活,蒸蒸日上。
建州的日子,犹如微风细雨,一如既往,让人感受不到什么变化。
至少在市井小民眼里,除了大街上多了一些马车外,日子真的没啥变化。
但是对于建州的高档酒楼商铺,秦楼楚馆,则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旺季。
随着皇帝和百官到来,建州多出了许多新开业的商铺,多出了许多正在开工的深宅大院。
房屋买卖,土地买卖,异常火爆。
对于商贾们来说,建州就像是第二个平阳郡,遍地都是机会。
不同的是,建州规矩大。
皇帝百官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商机,还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规矩和束缚。
小民感受不到这种束缚,商贾们却能明显感觉到。
建州的天变了,新皇登基,百官紧张兮兮。
紧张什么?
自然是在紧张丞相石温。
新皇登基一段时间,德宗太宁帝的棺椁被送入皇庙,等待皇陵修建完毕,方能下葬。
紧接着,三位已经被册封为王的皇子,就要启程就藩,前往封地。
他们的生母,也会跟随前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