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繁体版

第654章 野路子(三更)(2/5)

钱,当然用的也是最粗糙的笔墨纸砚。

    比如粗糙到擦小屁屁都嫌硬的黄表纸,纸张上面还残留稻草。

    松山书院的学子,对这样的纸张,不屑一顾。

    正经学子,同样不屑一顾。

    看一眼,都怕将眼睛闪瞎。

    却是识字班学员的最爱。

    但,这样的纸张,的确粗糙,擦小屁屁都嫌硬,但是便宜,耐用。

    一刀纸才两三文钱,就算家贫,攒一攒也能买得起。

    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在以前,笔墨纸砚,被世家垄断。

    那个时候,最便宜的纸张,一刀也要八九百文钱。

    纸张普遍价格,都在一两贯钱。

    纸张贵,书本就贵。

    书本贵,读书的成本就变得极为高昂。

    意味着,只有地主家庭以上的孩子,才读得起书。

    直到……

    平阳郡开设造纸坊,造出了最粗糙的黄表纸,直接将纸张价格打压到一两文钱就能买到一刀,如此便宜的程度。

    稍微好一点,没那么硬,擦小屁屁还是很合格的,同样比较粗糙的纸张,也只需要十几文钱一刀。

    这点钱,做几天工,攒一攒,普通人家同样买得起。

    纸张价格被打压下来,方便了谁?

    自然是方便了广大小民,贫寒子弟。

    以前,只能拿着树枝在沙土上习字。

    如今,可以用正经的毛笔,在正经的纸张上习字。

    有了便宜的纸张毛笔,可以放肆的写,放肆的练习,即便是贫寒子弟,书写这一块也是突飞猛进。

    常年坚持下去,书写一道,未必不能和那些自小启蒙读书的世家子弟相比。

    当然……

    这些都需要时间的积累。

    总而言之,便宜的纸张,给了广大交不起束脩又想读书的孩子,一个广阔的可能。

    在过去,乡村里,一个村,上百户人家,或许只有里正一家用得起纸张。

    而今,一个村,不敢说家家户户,至少九成以上的人家用得起纸张。

    将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