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每天做多两文钱,甚至只有一文钱。许家嫂子,你确定要去?”
“我去!不光我去,我男人,我孩子,我们全家都去。我以前听人说,曾经大理寺官老爷,姓杨的那个,就是识字班出来的考了科举,后来背叛了燕夫人……”
“对对对,我也听说过。是叫杨什么来着……”
“杨慕,大理寺杨大人。出身山沟沟,上识字班考科举,做官。结果不知道为什么想不开,竟然背叛了燕夫人跑到北梁做官。”
“这个杨大人后来怎么样?怎么没听到消息了?”
“人都死了,你们不知道吗?”
“死了?什么时候的事,怎么没听人说过。”
“已经死了一两年吧。要是他没背叛燕夫人,现在说不定就是西京府的父母官。”
“可惜了!”
“你们说的杨大人,真的是识字班出来的?读识字班还能考科举?”
“骗你做什么。平阳郡那边,很多学子都是通过识字班出头,考学优秀者就能进入松山书院读书,然后参加科举。而且,不用花费一文钱,从吃穿住用,书院全都包了。”
“竟然有这么好的事情,不可能吧。”
“怎么就不可能。上次夜市着火,官府说补偿,后来也全都兑现了。”
“这事我知道,那些房子被烧的人,不花一文钱就得到一栋新房子,运气好得要死。”
“都和你们说了,官府犯不着骗你们的钱。你们口袋比脸蛋都干净,燕夫人富可敌国,能稀罕你们手头那几个铜板?”
“燕夫人当然不用稀罕我们手头的铜板,这城里,有一半的人都指望着燕夫人吃饭。”
“现在都相信我的话了吧,谁报名参加识字班,来来来,都到我这里做个登记。许家嫂子,你第一个登记……”
类似的情况,在不同的坊市发生着。
还有人为了识字班一事,特意跑回家。
吴守业,身为工地书办,特意请假两天跑回家,就是为了给孩子报名识字班。
他担心家里婆娘耽误了正事,非得自己操办才肯放心。
他识字,却因为忙于生计,只给几个孩子开了启蒙,勉强认识一些字。
他一直很遗憾,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