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色恭敬,言语文雅,行为举止一丝不苟,远非普通幼儿可比。正所谓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他小小年纪却己掌握了礼的精髓,殊为难得。
师徒二人授课己毕,正要收拾桌案,相互见礼道别,却见赵姫手提食盒,扣门而入。
赵姫近前,将食盒放上桌案,微行一礼,笑言道:“李师辛苦。”“李同见过夫人。夫子常言,能得一英才而育之,平生之快事。政儿早慧,闻一知十,吾担心才薄,不必多久,便无可教之了。”
赵姫闻言大喜,对坐于席上,将糕点拿出,摆放在李同案上,斟满两杯水酒,递与李同一杯,自己端起一杯说道:“若非李师教导有方,政儿哪得能开蒙智。玉,敬先生一杯,谢李师对政儿尽心爱护。”
李同接过酒杯,双手捧樽,一饮而尽。赵政微笑着走上前,先与母亲行了见礼,便坐到一旁为两人添酒。
赵姫看到他乖巧模样,心中欢喜不己。她轻声言笑着说道:“政儿自出生便有别于其他孩童,他从不哭闹,也不苟言笑,天生一幅小大人模样。七个多月即能走路、开言,习字学话,过耳目不忘。抓周之时,一手握剑,一手捧卷,其父惊叹后继有人,所以才敢延请诸师,令他三岁进学。我还直担心过早进学,政儿愚顿,令诸位师傅不喜耐烦呢。”
李同哈哈一笑,举杯回敬赵姫。“政儿确实聪慧,更难得性子稳重,来日必能名动诸候,功立家国。早闻夫人才艳无双,誉为邯郸美人。想来政儿聪慧,必继有夫人血脉之功。但不知政儿生父何人,能得夫人垂青,能得政儿之福报。”
赵姫闻言,掩口一笑,又看了看一旁服侍地政儿,轻声回到。“先生应知,吾因生母恶了君父,被赶出平阳君府。为求生计,辗转于歌舞欢场。上天垂怜,能遇政儿之父,方才生活无忧。但吾与夫君之关系,牵扯甚多,不足亦不便为外人所知,这才未婚生子,更令君父厌弃。还请李师见谅,恕赵玉有所隐瞒。”
李同不在意地摇了摇头,将杯中水酒一饮而尽。“夫人言重了。倒是李同问得鲁莽了,还请夫人见谅。”
赵姫也将水酒饮下,连称不敢。为免尴尬,李同稍座片刻,便起身行礼,告辞而去了。
李同走后,赵姫将赵政叫到身前,拿出糕点给他吃。古时的糕点,不过是将米粉用蜂蜜和成面,做成各种形状蒸熟,再点上些花汁颜色而矣。上一世的秦自强可是个好嘴的,信奉孔子所云,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