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繁体版

第一百六十六章 四方发动(3/6)

然耿耿于怀。

    尽管光复广宁城并未经过激战,等于是接管,但老熊还是要亲至,用心中仪式感来结束一年多的执念。

    努尔哈赤在宁远遭到惨败后,率军回撤的路上尽拆城池,锦州、大凌河、广宁都被拆毁殆尽。

    但明军武器装备的升级,战术的改变,使得城墙对于明军防御来说,已经不是必不可少的设施。

    壕沟、木桩、铁丝网的重叠布置,不仅成本小、速度快,阻挡建奴的进攻也是绰绰有余。

    建奴拆毁了城垣,还在城中放火烧房。但冬天雪厚,城内还有很多房屋幸免于难,成为明军的现成住所。

    两万明军轮流施工,数天之内便基本完成了防御阵地的施工,以及城中房屋的修缮。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终于可以松口气。

    与一年前相比,驻守广宁的军队已是大大减少。但武器装备的提高,以及军官士兵的素质和意志,抵挡数倍建奴进攻已经是比较把握。

    熊廷弼知道两万步兵守广宁有余,想要继续出击,兵力还是不足。但要大量增兵,在后勤供应上就有些捉襟见肘。

    而右屯卫作为广宁地区屯积粮草物资的重地,自然是因为离海近,运输比较便利。右屯卫到广宁,就只能依靠陆路,成本既高,人力的耗费也大。

    所以,在不能就地征集民夫运输的情况下,广宁驻守两万人马差不多已是目前的极限。

    何况,还有骑兵呢,人吃马嚼,每天的消耗也相当惊人。

    熊廷弼大致地计算过,从宁远推进到锦州、大凌河,需要几十万银子;再重建右屯卫,推进到广宁,没有一百万银子难以使明军长期驻守。

    想到这里,老熊咧了咧嘴。甩开花费的思绪,他迈步登上炮台,继续视察广宁的城防工事。

    城墙拆了,但不彻底,城基更是建奴在天寒地冻中难以彻底摧毁的,而炮台就是在城基的基础上设置修筑的。

    没有红夷大炮,但火炮的数量足以弥补,更有射程接近红夷大炮的大明重迫,将有一百多门。

    站在高出城基一米的炮台上,熊廷弼举着望远镜瞭望。外围是纵横的战壕加胸墙,更将配置轻型的火炮,近距离轰击来犯之敌。

    “火炮恐怕用不上了。”熊廷弼放下望远镜,对城防表示满意的同时,也发出了慨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