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繁体版

北京没有风花雪月(2/4)

。所以,穿梭于北京的旧街区,到处都是民风淳朴的四合院什么的,很难找到一幢年代悠久的花园洋房,很难发现一个世纪前的欧风美雨所遗留的痕迹。有人说这正体现了北京在近代史上的保守之处。我的理解恰恰相反:这叫坚持,你懂吗对某些国粹若不加以保护,那么在文化上无异于混血儿了。说实话,从建筑美学的角度来看,我更喜欢不解风情的北京,原汁原味的北京。

    上海人很怀念月色撩人的外白渡桥。张爱玲校旱里的男女主角,最适宜在桥上散步,展览西装领带与旗袍高跟鞋组合的花样年华。在他们心目中,这是一出东方的“魂断蓝桥”。我不禁要说点“损话”了:儿女情长的外白渡桥,能跟扬眉剑出鞘的卢沟桥相提并论吗?每看见栏杆上立有数百只小石狮的卢沟桥,我就肃然起敬,想起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由此可见,京派文化与海派文化,绝对是两种风格。北京虽然没有风花雪月,但不算什么缺点。毕竟,它还有别的什么,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英雄本色嘛,也不是耍把式的,干嘛非要闹一些小花样、弄那么多西洋景。写到此处,我要求自己尽量把语气放温和些,免得读者误以为这是一篇“强词夺理”的酷评呢。其实,我不过是拿这个话题,来磨炼自己的辩论水平。

    还有,上海人总对巴罗克式的和平饭店津津乐道,对于上海而言,这已算是“老字号”了,觉得那是外滩的门脸,而且里面的西餐与咖啡很正宗。北京的东长安街上,有个于19o1年最初挂牌的北京饭店,可以抵挡一下。始创者是两位法国人,后转手给意大利人卢苏。19o7年卢苏将产权卖给中法实业银行。又过1o年后,中法实业银行将其扩建成七层高的法式红楼。东交民巷曾有大名鼎鼎的六国饭店今已不存,但北京饭店此时的规模已超越六国饭店,成为北京饭店业之翘楚。1949年被北京市军管会接管,1954年在旧楼以西建造一座八层大楼,1973年又在其东新建二十层高楼。

    北京饭店接待过多少外国元首,我记不清楚了。肯定不会比上海的和平饭店少的。

    我只知道,2oo2年2月22日,美国总统布什曾在北京感叹:“长城依旧,而中国却今非昔比。”他是第374位登上八达岭长城的外国元首。

    于是我又找到一条“歪理”:不要笑话北京没有风花雪月,上海,有……长城吗?

    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