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的变迁(5/5)
东安市场带火的。加上它南接东交民巷使馆区,可以很方便地挣洋人的钱。同样,它也比其他地段的商铺销售更多的进口货。譬如亨得利,主要推销瑞士的名牌钟表———劳力士、浪琴、欧米茄之类。
王府井的明代十王府,早已成了海市蜃楼。废弃的十王府遗址,清雍正年间营造了贤良寺。
王府虽未留下一砖一瓦、只鳞片爪,但王府井大街就是这么叫响的。
其实在未有王府之前,此街就存在了。据记载,元朝时它的名称为“丁字街”
其实在未有王府之前,此街就存在了,据元末明初熊梦祥著《析津志》记载:元朝时名称为“丁字街”。主要指今灯市口至金鱼胡同一段。这一段,在民国后又叫“八面槽”———据说路中间有一架八角形的水槽(清朝遗物),原是供南来北往的客商饮马用的。我想,那时候载人运货的骡马(可能还有走过丝绸之路的骆驼),俯饮的一定是甜美的井水吧!
对奔波于城乡之间的骡马而言,这架巨大的水槽就是北京的标志,就是最好的街心花园。
估计那口井,离饮牲口的水槽不会太远吧?否则一桶桶地拎过去,多麻烦呀。
而今井已失传,水槽也荡然无存。
在原先安装水槽的位置,站立着一位指挥交通的警察。他可以疏导车辆,却唤不回遥远的马群。所有的往事,只服从岁月的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