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这样的。按道理讲我也算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如梦如幻地兴奋成这样,可是从来没有过的。第一次,我居然产生了离开日常生活的首都北京,留住在旅游地点的念头,哪怕把户口迁过来都愿意。别提国内的任何省份了,就是美、英、法,也不至于使我“单相思”成这样啊。只能是新疆了!理智了一点之后,我把臆想中的计划暂且修改为:待到退休(还要等二十年呀,好漫长),就在喀什买一套别墅,彻底地搬到新疆来住。不过这辈子的回忆录恐怕写不成了,哪有时间回头看呀,在新疆——我新的故乡,有那么多新的诗需要我去写。往前看还看不完、看不够呢。
我来到一群陌生人中间,唱歌,跳舞、喝奶茶,逐渐变得熟悉。我尽情地表现自己,说过去的经历,为了不让他们觉得我也陌生。他们认识我的过程,比我认识这么一群人,要快一些。认识了之后,我才发现:他们在我眼中,不知不觉地,变成了另一群人……这跟找到自己失散的亲人,属于类似的过程。我怀着特殊的感情,接受了他们的方言、服饰、宗教信仰、饮食习惯乃至吹拉弹唱的乐器,并且下意识地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我是一个诗人,可以有更多的家、更多的亲属。在多民族的新疆,我如鱼得水,相信自己的生命来自于不同的根——开出混血的花朵。一支歌曲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诗人,该算作第五十七个民族?当然,诗人无疑是少数,属于少数民族,但他们有着祖传的血统,和独特的性格。甚至他们所使用的语言,都被称作诗的语言。他们说话,既好懂又难懂——属于精神上的方言。他们坚强地活着,并且相互友爱,为了避免这种秘密的语言的失传。所有民族都不懂的语言,诗人却懂。这要么是他们创造的,要么是为他们创造的。是属于诗人们的小语种。他们彼此用翻译就能交流。他们是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2oo5年1o月,诗歌万里行采风团来到喀什,当地的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回族诗人们举办了一次欢迎会。维吾尔族的一位男诗人和一位女诗人分别朗诵了自己的诗,我从未学过维吾尔语,却一下子就听懂了他们的诗——仅仅凭着对那语音、那声调、那表情的辨识。我听出了他们想表达的心情。几乎无需询问就可以认定:他们与我,共同拥有一个精神上的母亲。
╭═══千═秋═网═勘═校═══╮
╰—— .haxt_tip"><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