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繁体版

第三百三十六章 内讧(4/5)

军倒不是担忧朝鲜军的战斗力,都是知根知底的,但是辽阳的守军真的不多。

    此地的形势,数百里外的镇江很快做出了应对。

    一边向金州请调粮食,一边派了官员,亲自到汤河组织辽民,并安抚辽民。

    然后连山关,通远堡,斜烈站,凤城,镇江这条迁移的路线上的大小兵堡,都设立了粥棚,帐篷,以供应无粮之民和辽民休整。

    原来放在仓库年余的这些物资,重新都拉了出来。

    这股风潮,让人联想到了数年前的那次投奔规模,而金江镇的官员对此极为有经验。

    上下都开动了起来,衔接和默契,导致辽民们一路畅通无阻,每日的终点都有营帐歇息。

    金江镇的城外以北,有大片的无人的棚户区,都是当年留下来的,有官员建议拆除,后来经过商议,得以保留下来。

    这些差点被拆掉的棚户区,又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无数的辽民,重新涌入了这里,此地又开始了多年未有的喧哗,到处都是人。

    不过这回周围的山中可没有太多的野物,野物们早就学精了,躲入了更深的山中。

    但是这一回的辽民,自己带来物资的有很多,甚至有的村落搬空了,还有富余。

    虽然如此,镇江没有多余的粮食,把形势紧急告知了金州。

    顾应时和冯胜之商议后,亲自带着粮船去镇江,并留在当地,主持辽民的大事。

    “至少数十万。”

    以镇江官员多年的经验,很快预计出了这次移民的最终能达到的人口数量。

    除非蛮军立刻回援后方,阻止辽民的逃散。

    营口的唐清安,皱起了眉头。

    这数十万辽民,哪怕手中有粮的,但是要坚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有新的收获。

    一年多的时间,凭空养活数十万人,需要消耗数百万石的粮食,谁也没有这等本事。

    以金江镇现在的规模,必须把未来的问题都要考虑进去,并作出应对的方法。

    不然等问题发生的时候,是已经改变不了了。

    所以这数百万石的粮食,现在金江镇就要考虑,不能等到明年,不然就会陷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