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领,同样咋舌不已,这种伤亡的程度,他们金江军能承受。
但是他们却不愿意承受,还是长期围困的好。
“国内的军队之所以不能打,是因为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当恢复了公正后,定然发挥原本的威力。”
柳湘莲回来金江镇后,认为金江军的确是天下强军,但是不少将领有些自大。
认为国内的军队不堪一击。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既然他如今效忠而来平辽侯,那么当然要扭转这种风气。
听到柳湘莲的话,旁的人如何想,唐清安并不清楚,但是他对于柳湘莲的话,是认可的。
原本的时空中,同样的明军,换了一个局面后,作战之勇勐的程度,令后金的将领们都恐惧不已。
金军碰的头破血流,不敢再战,甚至起了分地而治的心思。
唯独归降后的汉军,能和义军打的有来有往,双方之惨烈的攻伐,令金兵止步叹之。
“忠顺王此人,有大才。”
唐清安夸赞道。
虽然他的存在,对目前的金江镇不利,但是其才能,却不能抹杀。
看得清楚形势,知道做出最有利朝廷的选择,同时又能笼络人心,获得手下们的卖命。
能退能打实乃大才。
“忠顺王是值得将军重视的对手。”
柳湘莲和金江军的文武官员不同,深知京城和国内的局势,因为前番忠顺王的畏战。
导致金江军的将领,小觑了此人。
此人前番的畏战,是从打着消耗蒙古军和金江军实力的角度出发。
现在到了该打硬仗的时候,就毫不犹豫露出了原来的样貌,让所有人惊讶。
“既然忠顺王有才,我就不惧海州城会打退他了,反而影响我的粮道,哈哈哈。”
听到柳湘莲的话,唐清安不以为意,大笑了起来。
这就是大势。
金江军强悍,同样面对各种局面,能做到进退自如。
海州守军不少,都是蛮族精锐,海州后方的鞍山城,却没有多少守军。
因此唐清安命令各营,一部清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