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表章看了一遍,国相奏称愿领兵出征,言本宫万金之躯,不宜轻离兴庆府,以使天下疑惧,不知诸公如何看法。
太后,臣以为国相其意虽忠,然见识却有限。
东朝凶暴,犯我韦州,此时正宜兴兵问罪。
太后以国母之尊亲自点兵,正可鼓舞军中士气,使东朝知我不畏强暴之心。
且国相所领右厢诸军司非与东朝接壤,点集兵马运转千里劳民伤财,此非太后爱民之道。
仁多保忠和嵬名阿埋抓住机会连连进言,他们早知梁太后的意思,此时不下猛药,更待何时。
太后……国相典兵日久,久做威福,军中只知有国相不知有太后,常此以往,非朝廷保全老臣之道,亦有伤太后之名。
太后请三思。
在场的几乎全都是梁乙逋的对头,你一言我一语的就开始进谏。
西夏梁氏专政久矣,凡是忠于嵬名氏的臣子,无不想结束这种太阿倒持的局面,只是苦无机会。
现如今终于看到一线曙光,哪能坐失良机。
当年梁乙埋虽然专擅国政,但是此人其实志大才疏,除了擅长权谋之外,治国治军其实并无过人之处。
但是其姐梁太后乃是女中枭雄,工于心计且杀伐果决。
梁乙埋虽为国相,但是事事以梁太后马首是瞻,两人配合紧密,且掌握着秉常这个大义名分,方能挟天子已令诸侯。
现如今梁乙逋为相,同他父亲一样志大才疏,而且为人粗鄙不堪,连他爹都不如。
却又不服他妹妹梁太后,梁氏内讧在即,正是重整乾坤之时。
三月韦州大败之后,半年间梁乙逋屡次上表请求点集人马,报复东朝,都被太后拒绝,可知两人之间已经有了心病,太后已不欲国相久掌兵权。
权力欲过强的两个人碰在一起的话,必然是只能有一个人最后留下来。
而梁乙逋和梁太后之间应该选谁,这是不言自明之事。
对此梁太后自己心里也清楚。
这些人里面有几个是真的支持自己的,几乎没有。
如果自己不是乾顺之母,恐怕他们都不会正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