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繁体版

第269章 不见祁连山上雪,错把甘州作江南(3/6)

适合,大豆榨油后的豆饼、豆粕,就是喂养马匹的精饲料。

    想法是有了,徐齐霖并没有急于上奏李二陛下,而是先在甘州作试点。恰好,甘州便是很适合种黄豆的地方,又让徐齐霖得了一宝。

    所以,除了棉花,徐齐霖大量种植的第二种经济作物,便是黄豆。

    在中国,大豆的种植历史很悠久,又被叫做菽,五谷之一,但是作为榨油原料却很晚。

    这个事情对于徐齐霖,曾经很迷惑。后世到处都是大豆油,咋到了古代,就基本上没有呢?

    其实,跟牛耕马耕一样,人们考虑的是投入产出比。大豆的含油低,用压榨法的出油率不到百分之十;而芝麻,也叫胡麻,则能获得百分之三十五的出油率。

    所以,古代的食用油,以荤油为主,植物油则以芝麻油最多。而大豆,因此也种得少,人们还没注意到加工后的副产品豆饼、豆粕,是一种优良的动物饲料。

    徐齐霖还注意到这个时候的人们,即便在冬天,也很少食用豆芽菜。那可是号称“**蔬菜”,维生素啥的很多呢!

    他当然不会知道,直到宋朝时,豆芽菜才普遍食用,成为与笋、菌并列的素食鲜味三霸。

    同样,豆芽菜很少吃,豆腐更是没见过。徐齐霖倒不是特别喜欢吃,只是又发现了历史记载或传说的谬误。

    后代学人也曾对豆腐的起源详加研探,争论不休,东汉刘安的“发明权”怕是不保。

    由于在汉代到唐代历代文献中,皆无制作或食用豆腐的文字记载。大多数学者认为豆腐或是自唐代中后期出现,在宋代才流行起来。

    不论怎样吧,徐齐霖发现了种大豆的广泛收益。再加上产量比芝麻高,还有养地作用,终于是在甘州进行了大量种植。

    种什么,不是以经济效益为主要考量嘛!大豆的应用如此广泛,还愁没人种?

    等大豆种植量大了,家庭养马也就不那么困难了。家里有了马,耕地总是短时间内的劳作,闲下来拉个货、跑个运输,不又是一项收益?

    徐齐霖想到的是一连串连锁效应,而不是让农民被桎棝在那一亩三分地上。依靠土地的产出,温饱已是好的,啥时能致富啊?

    你有十亩地,种一亩棉花,种一亩大豆,其余的种粮食。用不了两三年,家里人身上衣服,床上铺盖,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