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繁体版

从黄金时代到白银时代(2/4)

一尊过时的神像。俄罗斯诗歌的白银时代,是建立在黄金时代的基础上;而黄金时代,是建立在普希金那光荣的尸体之上。

    “我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所能造的纪念碑……我不会完全死亡——我的灵魂在珍贵的诗歌当中,将比我的骨灰活得更久长和逃避了腐朽灭亡——我将永远光荣,直到还只有一个诗人活在这月光下的世界上。”普希金所呼唤的纪念碑,并未随着黄金时代的结束而荒废。它一直不曾完工——直到白银时代,诗人们仍然在不懈地为之添砖加瓦。他们使普希金的生命获得了延续——这也正是他们自己的使命。必须承认:普希金是这一切的奠基者。他似乎预感到:将有更多的诗人,聚集在自己臆造的这座方尖碑的周围,成为活动的浮雕,成为这座精神建筑新的组成部分。

    诗人就像是犹太人,有着不幸的命运——失去了家园,遭受着奴役,写下一整部流血的历史。然而他们同样在任何暴政与虐待面前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在俄罗斯诗人眼中,被枪杀的普希金,如同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有着痛苦而神圣的表情。从普希金开始,诗神以一种受难的形象出现,在提醒着每一位信徒,不要背叛自己的良心。普希金的诗篇,在俄罗斯文学宝库中无疑带有圣经的性质。譬如他的《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在西伯利亚矿坑的深处,望你们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你们的悲壮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志向,决不会就那样徒然消亡……爱情和友谊会穿过阴暗的牢门,来到你们的身旁,正像我的自由的歌声,会传进你们苦役的洞窟一样。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阴暗的牢狱会覆亡,自由会在门口欢欣地迎接你们,弟兄们会把利剑交到你们手上。”它带给在苦难中挣扎的人们以希望,这是多么巨大的力量啊。而普希金建立的那座“非人工所能造的纪念碑”,无形中已成了世界各地的诗人们的“哭墙”。孤独的时候,伤心的时候,他们四处流浪的灵魂可以云集在这虚似的建筑面前,祈祷并且哭诉——就像回到了精神上的故乡。属于诗人这个群体的悲哀与光荣,都凝聚在疼痛的裂缝和斑驳的苔痕里了,抵抗着岁月的消磨与风雨的侵蚀。

    同样,白银时代的俄罗斯诗人,也不可能绕过这道遗留有普希金身影与体温的“哭墙”——他们是离“哭墙”最近的一群居民,并且以血肉之躯成为新的祭品,新的建筑材料。在自己的时代里,他们仍然重复着失去家园的犹太人的命运,重复着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十二月党人的命运。幸好,他们也能像普希金所劝诫的那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