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鸟笼一样约定俗成的画框……
8、真的看不出来呀,这个女人已经五百岁了。所有人在看蒙娜丽莎的时候,都忘掉了打听她的实际年龄。包括我在内。蒙娜丽莎的衰老恐怕是最为缓慢的。一年对于她来说,就相当于一分钟,顶多一小时。她有着自己的生物钟。几乎可以肯定:她永远也无法迎来自己的更年期——即使一代又一代观众老去。人类是否拥有不老的美女?蒙娜丽莎肯定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爱过她的少年,都已变成老人了,可她依然在慢条斯理地延续着漫长的青春。灰烬是火的遗孀,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的遗孀。当然,也可以说,她就是遗产本身。这个人类艺术的黄金时代的见证人,为众多的迟到者提供着最为持久的“微笑服务”。
9、有一次,电视里讨论:“一生是否可能只爱一个人”的问题,采访了老艺术家英若诚。他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回忆了自己的妻子。他说自从妻子几年前病逝后,许多人撮合他续弦,他都没有这样的愿望。他只是花了很多钱请中央美院的画家为亡妻画了一幅和真人大小相仿的油画,悬挂在客厅里。哽咽片刻,他缓慢地说:“那是我们家的《蒙娜丽莎》。我们一家人都会永远地怀念她。”他语调里的忧伤一下子就感染了我。我仿佛亲眼目睹了这位老人陪伴着亡妻肖像的情景。他是空虚的,因为世界上他最爱的那个人去了;他又是充实的,因为他拥有自己的蒙娜丽莎,拥有别人无法代替的梦想……蒙娜丽莎可以只作为一个概念而存在,一个朦胧的轮廊——等待着每个人去填充属于自己的内容。相信蒙娜丽莎的人,肯定也是相信灵魂的,相信灵魂比肉体更富有生命力。蒙娜丽莎那超越时空的微笑,确实是需要灵魂的配合才能完成的事情——而这正是它显得无比神秘的原因。
1o、当蒙娜丽莎成为举世推崇的衡量女性美的标准时,也就容易遭到攻讦——因为总会有人以否定权威为乐趣。譬如达达主义的杜尚,可谓第一个敢于当众“强奸” 蒙娜丽莎的画家。一九一九年,他在《蒙娜丽莎》的复印品上添上一撮山羊胡子,以宣布一个离经叛道的时代的到来。他把蒙娜丽莎视为传统的噩梦,必须加以破坏——不仅破坏偶像本身,而且彻底摧毁信徒们的膜拜。于是,艺术史发展到二十世纪,出现了对自身的否定与亵渎:一幅《长胡须的蒙娜丽莎》。给蒙娜丽莎安上胡须,有点像我们中国“文革”期间的做法:在走资派或反动学术权威的名字上打叉。杜尚在我眼中,不过是一个在美术史里提前出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